自從福特宣布購併富豪( Volvo )的小客車部門後,一夕之間, Volvo 就成為鎂光燈下的焦點。Volvo 聲名雖然顯赫,但是每年四十萬輛的產量,在國際市場卻只能算是中小型的競爭者,在朝夕數變的國際市場辛苦尋求生存利基,從多年前欲與雷諾合併不成,到最近小客車部門轉手求售,在在凸顯出 Volvo 這種中等規模的汽車廠商的經營困局。
匯率升值、國產車升級 進口車市場壓縮
其實 Volvo 在台灣的發展,就像它在國際市場上的縮影。它的高峰期出現在一九九五年,當時一年銷售一萬零四十六輛,但是隨著美元的升值以及國產車品質升級,富豪轎車也與其他的進口車一樣陷入衰退的困境,每年的銷售量急速減少,到了去年,只剩下三○二八台,四年之間,市場衰退幅度高達七成。
雖然「衰退」是整體進口車市場無可避免的宿命,但是,全體進口車銷量從九四年的十四萬台,減少到去年的六萬八千台,衰退五三%,Volvo 衰退七成的幅度,比起整體進口車還更為悽慘。在這過程中,Volvo 與台灣代理商凱楠公司,雖然做了許多努力,意圖挽回市場,只是每次略有成績,卻又遭到不利因素的侵襲而前功盡棄。
Volvo 曾經享受一段將近十年的榮景,在八○年代末期隨著經濟起飛、新台幣升值而嶄露頭角,經過幾年榮景,Volvo 在九三至九五年間推出各種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的促銷專案,果然在九五年突破一萬台的銷量,寫下 Volvo 在台灣市場最輝煌的紀錄,當年,富豪轎車銷售量差一點趕上 BMW,兩者僅有五四六台的差距,在市場排名第五,大大振奮了Volvo 的士氣。
不過,隔年由於匯率變化及車種交替的緣故,硬是把 Volvo 的漂亮成績拉了下來,銷售量從一萬多台降到五千多台,重跌四三.二%。九六年是 Volvo 轉型的一年,由於車種交替,先導車「 850 」停產,所以,多在銷售末代車,成績自然不盡理想。
九六年的痛,本想藉著新車效應,在九七年撫平,因為當時標榜「性能車」的「70 系列」推出,除了和 850 一樣,將後輪驅動改為前輪驅動,使得車子起步快、馬力大又省油,以符合潮流,還在造型上變化,把原來極為方正的車型變得較為圓潤,意欲轉變客群,開拓新市場,是象徵世代交替的重要車種。雖然比起雙B 的積極突破風格,Volvo 車還是看不出來有太大的改變,但對一向保守的Volvo 來說,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作為了。
不過好死不死,年初傳聞 Volvo 暴衝的新聞炒得火熱,讓本欲有番表現的Volvo 吃了大鱉、栽了跟頭,一整年的銷售都不見起色,代理商低調處理,不敢打新車廣告,反而交由各經銷商自行處理。
好不容易熬過一年的慘澹經營,Volvo 在九八年重整旗鼓,還搭配促銷活動,市場占有率由三.九%提升為四.四%,排名則由第八變成第六,同時還被消費者評比為顧客滿意度第一名,不過在實質的營收表現上,一年只有三千多台的銷量,對進口高級車來說,實在不值得誇耀。
福特強勢行銷觀念能否改變富豪?
雖然在台灣市場上幾經波折,Volvo 仍然吸引著一定的客群。早期由於它安全、穩固的訴求,明顯的區隔出市場,因而得到了醫生、律師等高收入者的青睞,它的顧客不只具有職業別的特色,他們大多教育程度較高,不喜歡炫耀,都是性格較為拘謹的保守派人士,即使到現在,Volvo 的車型有一些改變,吸引了部分年輕人,買主還是不脫這樣的氣質。甚至還有人說,由於搶匪、歹徒常拿雙 B 作案,買 Volvo 車比較不招搖,此外,Volvo 的失竊率不如雙 B,也是買主偏愛它的原因。
在安全配備上獨領風騷的富豪汽車,堅固、安全的品牌形象始終如一,但是在車型變化萬千的花花世界,富豪汽車猶如堅守原則的老貴族,總是被潮流推著走,在母公司將轎車部門賣給福特之後,雖然失去了瑞典國寶的光環,但以大量製造、行銷見長的福特汽車,是否可以給予 Volvo 汽車重返青春的機會,快速降低成本,增加市場行銷的魅力,挾著福特的強勢作風,在原有的利基上,發揮更大的市場魅力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