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欽點、國務院執行的粵港澳發展綱要,要打造中國新灣區,力抗美國矽谷。
但此計畫遭批目標不切實際,亦輕忽產業利益衝突,若處理不當,恐成空中花園。
二月十八日,中國國務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畫綱要》,目標在二○三五年之前,將一個國家內,橫跨資本與社會主義兩種制度,粵港澳三個關稅區,廣州、香港、深圳及澳門四個核心城市(俗稱「一二三四」)、涉及五.六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大珠江三角洲地區提升為世界級城市群,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這份近三萬字、影響七千萬人口未來十五年發展的規畫綱要,二○一五年首次由中國官方提出,一七年被總理李克強納入政府工作報告,並由習近平親自推動。
綱要強調,粵港澳大灣區(包括廣州、東莞、深圳、惠州、佛山、中山、珠海、肇慶和江門九市以及港澳兩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中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大三角」非第一次提出
國務院強力納入香港、澳門
對於大灣區的發展前景,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在綱要發布後,樂觀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規模,未來十年有望成長至七六○○萬到八八○○萬人;至二○三○年時,經濟總量將成長一倍,達到三.二兆到四.一兆美元,超過全球第五大經濟體英國,同時為全中國經濟成長貢獻兩成分額。
事實上,這並非中國官方第一次針對珠三角發布類似計畫,早於二○○九年,中國發改委即發布過《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畫綱要(二○○八~二○二○年)》。
「只是,不同之處在於,過去的官方規畫僅聚焦於珠三角,這次綱要很明確將香港、澳門納入,在構成領先世界城市群的前提下,說明廣東九城市與香港澳門可以如何合作。」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建法接受本刊訪問時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