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七日,中國媒體報導,繼宣布2019年9月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的馬雲,再次出清手中所有淘寶股權,這也是一年來馬雲第五次轉讓阿里系公司股權,前四次分別是浙江天貓、杭州阿里科技、阿里雲計算、阿里巴巴廣告等。馬雲加速出清持股,淡出阿里系的意味明顯。
五十五歲的馬雲,最近半年來辭董座、賣股票,退場動作完全沒有懸念。今年剛好是阿里巴巴創立第二十年,對於正值盛年的馬雲來說,這麼快就放棄自己一手打造的大好江山,他的退出,是否真如檯面上所說,是要「交棒給更年輕、更有能力的人」?我認為,答案顯然不是那麼簡單。從許多跡象來看,中國政府的手,正一步步伸向阿里集團,馬雲的退出應該是身不由已。
從規模來看,阿里巴巴去年雙11的單天交易額就高達人民幣2135.5 億元,接近新台幣兆元,集團規模之大與層級之高,都已有「動搖國本」的實力,也讓馬雲及阿里系都成為中國政府亟欲加強掌控與收編的對象。
從股權結構來看,阿里巴巴其實是外商占絕對持股的公司,前兩大股東分別是軟銀及雅虎,持股29%及15%左右。為了充分掌控公司,馬雲在股票掛牌前就設計了一套合夥人制度,讓持股不到兩成的經營團隊,可以永久掌控阿里系。
不過,阿里巴巴這套合夥人制度,當時原來想到香港掛牌,但「同股不同權」的作法不獲香港同意,最後只好選擇到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這也成為今天觀察中國政府進一步掌控阿里巴巴的原因之一。由於所有在美國掛牌的企業,都必需遵守美國各種法令與規範,但有了華為公主孟晚舟被美加政府突襲的前車之艦,中方對美國政府的強力防範勢必更提升。
因此,當阿里巴巴的影響力愈來愈擴大,但這家富可敵國的企業,所有掌控權卻繫於以馬雲為首的三十六位合夥人身上時,想一手掌控各方資源的習皇帝,若不加強收編力道,晚上如何睡得著覺?
此外,馬雲的鋒芒畢露、功高震主,恐怕也是關鍵因素。從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國順利掛牌後,馬雲成為各國政府座上賓,他飛到世界各地與各國政府官員會談,許多投資計畫規模龐大,都成為世界級的頭條新聞。
2017年初,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時,馬雲曾到紐約面見川普,會後並發表要為美國創造百萬以上的工作機會,但是在川普加強對中國貿易制裁後,他又宣布因為中美關係不再友好,因此諾言恐將無法兌現。去年八月,美中貿易戰正如火如茶之際,阿里巴巴更宣布要轉為創造內需,強調中國內需市場才是阿里巴巴的主要市場,而且美國商品也不是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唯一選擇。
馬雲征戰世界各國,儼然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代表人物,多次的發言與說法,不只政治正確,根本就是國家政策,完全不像一家民營企業老闆的口吻,更像習近平或李克強會說的話。
其實,針對網路大廠的崛起,中國政府的管控與收編動作早就有跡可循。2017年8月,中國央行就發布通知,宣布從2018年6月底開始,所有支付機構涉及銀行帳戶的網路支付業務,將全部通過政府介入管理的「網聯平臺」處理,透過這個由政府作莊的新平台,除了提高清算效率,也強化資金流向監測及大數據取得,並且將包括阿里巴巴的支付寶、騰訊的財付通、京東的網銀在線,還有百度、萬達、網易、順豐、唯品會等第三方支付全部一網打盡,納入平台管理。
由中國央行主導成立的網聯公司,股東有支付寶、財付通等眾多第三方支付業者,但最大股東仍是人民銀行,表面理由是統一清算系統,改正過去支付機構與銀行多頭對接、乏人監管亂象,但其實更大目的,則是要控管及取得各種在平台上交易的數據。
馬雲曾說過,「未來的時代,世界上最珍貴、最稀缺的資源,不會是石油,一定是數據。」這個說法確實很有道理,習近平也聽進去了,所以最終由政府介入管理,也是意料中的事。而馬雲逐步淡出阿里系,正是中國政府進一步完成對阿里系收編的系列動作之一,去年十一月底,中共官方報紙《人民日報》公布一份名單,列出馬雲是共產黨黨員,許多媒體說這不令人意外,似乎也在為退休後的馬雲,指出未來他在黨裡面將有一定的角色。
「中國的企業家確實沒有好的下場,事實也是,歷史也是。」這是多年前馬雲受訪時說過的話,他還強調這是對一幫企業家們講的,沒跟年輕人講過。如今,馬雲一步步走上退休之路,預料也可以打破「中國企業家幾乎沒有一個善終」的悲觀看法,這也代表馬雲有不凡的下台智慧,對他來說不見得是壞事。更何況,在阿里合夥人制度下,馬雲是永遠的合夥人,就算退休也擁有投票權,仍然可以參與阿里帝國,說不定未來在雙11、雲棲大會等重要活動,依然能夠看到馬雲活躍現場,繼續展現他對阿里及中國極為重要的剩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