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以「一帶一路」思維,刻劃出新中國夢。
如此巨大的投資計畫,讓人不禁把目光移往沉寂多時的原物料及商品貨幣市場。二〇〇〇年代,在中國崛起的浪潮下,對於基礎原物料的龐大需求,刺激相關商品價格飆漲。以鐵礦砂為例,二〇〇三至二〇〇七這五年間,中國每月鐵礦砂進口的年增率高達七成,同期間原物料價格,幾以每年兩成的複合成長率揚升。而以原物料出口為重的澳洲、巴西與南非等國也因此受惠,除了本國貨幣強勢升值外,同時也變身為市場投資的新寵兒。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二〇一〇年後中國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對原物料需求明顯減少。加上新產能開出,原物料市場出現嚴重產能過剩,去年鐵礦砂價格更因此腰斬。儘管今年一帶一路計畫引起熱烈迴響,鐵礦砂價格卻仍持續下探,同時一度創下金融海嘯的新低。跌跌不休的情勢,顯示市場對一帶一路的期待稍有保留。細究主因,除一帶一路或許要三至五年的時間研擬擘劃,實際需求才是扭轉鐵礦砂產能過剩的關鍵。研調機構預期,今年鐵礦砂超額產能將跳增至八千五百萬噸,創下歷史新高。此意味,過去數年受鐵礦砂價格下跌而明顯貶值的商品貨幣,如澳幣、巴西里拉與南非幣等,未來仍較趨貶勢。亞投行的主軸,一帶一路,為原物料與商品貨幣開了一扇窗,但絕大多數仍僅止於紙上談兵的規劃階段。龐大的跨國投資計畫要落實,補足中國調結構對原物料需求的減少,進而改變相關市場供過於求之劣勢,仍須相當長的時間來等待。現階段要看到原物料與商品貨幣重返榮耀,可能還要多點耐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