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所稅鬆綁激勵台股上攻,尤其是證券股表現最神勇。其實,國內證券業還有兩個長線利多正在醞釀,未來在正式登陸中國,以及積極開拓財富管理的業務之下,國內相關證券股將有新氣象,值得多加留意。
根據統計,今年以來台股日均成交量約為八○○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二○%,比起國際主要股市成交量今年平均年減幅約一○%,台股量縮情況顯然更嚴重,證所稅的實施可說是主因。
在四月中旬監察院的糾正報告出爐後,執政當局總算順應民意,針對證所稅做出調整。而新版證所稅取消了大家最詬病的「八五○○點天險」,消除了大戶被查稅的疑慮,也簡化了計算方式,並宣示六月就要完成修法。無論是修法方向、配套措施與進度,都符合市場期待。
新版證所稅 各方期待
受到證所稅鬆綁的利多刺激,台股也以漲聲慶祝,加權指數一度突破八四○○點、直指原先的「鍋蓋」八五○○點,五月十六日更爆出一二二五億元的近半年最大量。而預期內資回流、成交量增,首先直接受惠的就是證券股,從龍頭元大金到開發金(旗下凱基證與大華證)、群益證、元富證等,股價紛紛大漲慶祝,可說是一吐悶氣。
美林證券在最新出具的報告中也指出,若新版證所稅順利過關,台股單日平均成交量可望重回千億元,追上國際股市的水平。包括證券股、壽險股、內需等族群都將受惠,其中最看好證券股龍頭元大金,並上調元大金的投資評等至「買進」,目標價二十元。而富邦金、國泰金、新光金等壽險股,因有不少資金可用來投資台股,在台股成交量擴增後有利進出,也算是間接受惠的族群。
從國內券商目前獲利結構來看,經紀業務的手續費收入仍占券商整體營收約五成,因此台股日均量高低,對券商營運有決定性的影響。法人預估,國內整體券商想達成損益兩平,所需日均量約為八○○億元,由於近兩年台股日均量僅能勉強達到這個數字,使得部分中小型券商乾脆退出市場、併入其他券商,或出售大樓以挹注獲利,也因此上市櫃券商近期公布的第一季財報並不理想,股價淨值比(P/B)普遍低於一,明顯偏低。預期在新版證所稅過關後,經紀業務的營收可望成長一○%至一五%,對挹注券商獲利不無小補。
關注股市提振方案與「林陳會」
對國內證券商而言,未來除了因證所稅的鬆綁、營運出現轉機外,其實還有兩個長線利多正在醞釀。
首先是五月上旬金管會擬定的「股市提振方案」中明白宣布,將研擬放寬證券營業員兼任理財專員的限制,未來證券營業員只要取得相關證照,就可以兼任理財專員,從事財富管理業務。
這項政策鬆綁的最大意義是,讓證券商逐漸擺脫「看天吃飯」的現況,即使股市行情低迷、成交量萎縮,仍能有其他收入來源。
法人預估,券商龍頭元大寶來證券將受惠最大。另外,若金控本身金融商品齊全,或現有財富管理平台建構完整、能充分發揮綜合行銷功效者也可望受惠,如富邦金、永豐金、開發金等。即使是其他規模較小或獨立券商,也可省下增聘人事成本,只要讓現有營業員受訓或考照後兼任即可。
另一項利多則要回溯至今年初的「金證會」,當時中國證監會同意開放台資券商在上海、福建和深圳分別設立一家持股達五一%、且具全牌照的合資證券公司(俗稱全資全照),以及在特定金融改革試驗區設立參股上限不超過四九%的全牌照合資證券公司。當時雙方也表明,要等ECFA(兩岸經濟協議)服務業貿易協議簽訂後才能生效。
依據最新進度,海基、海協兩會可望在近期召開第一次「林陳會」,並簽署ECFA服務業貿易協議。正式簽署後,國內券商可望從今年下半年起,正式跨足中國市場。法人預估,過去幾年來默默耕耘、已與中國相關合作夥伴簽訂意向書,或在試驗區域設有代表處的大型券商,將是開放後首批受惠族群。
至於其他中小型券商,雖然受惠程度不如大型券商,但至少在台股成交量回溫後,整體獲利可望好轉,股價有機會回到淨值以上,仍是值得留意的標的。
▲點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