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前景被高度期待的人民幣,終於能讓國人存進銀行戶頭,但在專家眼中,此時的人民幣,長線固然仍有升值空間,短線也不至於出現貶值。然而若要過度樂觀地期待匯率急升,機率恐怕不高。
人民幣匯率怎麼看?各界普遍的共識之一,是「長線看漲」。
中國正在力拚內需經濟,自然需要透過人民幣升值來達成經濟轉型目標,政策風向應以匯率升值為長期軸線,「但若只看二○一三年的狀況……,」謝國忠的語氣甚為篤定:「人民幣匯率文風不動的機率頗高,最多,也只能夠小幅升值!」
無獨有偶地,曾經擔任IMF(國際貨幣基金)經濟學家的世新大學客座教授華而誠,在論及一三年人民幣匯率走向時,也以類似的論調作出結論:「未來一年,人民幣沒有明顯升值的空間。」
對外貿易順差縮減 匯率升值空間不大
兩位大師拆解人民幣匯率,首先,都從中國對外貿易順差縮減的大趨勢開始談起,對於一國貨幣匯率,貿易順差一向是最直接的助漲因素。據統計,一二年中國外貿順差金額達到二三一一億美元,雖比前一年度的二○一七億美元有所成長,但若與○六年至○八年間動輒三、五千億美元的規模相比,淨出口金額縮水的格局仍然明確。
「說穿了,人民幣匯率是由政策決定,而當前中國官方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穩住信心,在歐美需求不振、中國出口力道減緩的情況下,不可能容許匯率大幅升值。」謝國忠解讀中國的匯率政策思惟,但在經濟轉型的陣痛過程中,容不得因為匯率升值而導致出口競爭力加速削弱的風險。
人民幣不再被「嚴重低估」
所謂「資本帳流出」,代表「中國人投資到海外的錢,大於境外居民投資中國的錢」,據統計,一二年中國資本帳出現一一七三億美元的「逆差」,這是過去十四年來僅見的資本帳「負數」表現,「貿易順差不夠強,資本帳又向外流出,匯率怎麼樣也升不了太多!」華而誠強調。
從內部因素分析,順差縮小的格局讓人民幣不再具有短期驟升的條件;外部因素部分,國際壓力的減緩,也讓中國不再因為外在壓力而被迫加速升值。
自金融海嘯發生後,為了提升本國出口競爭力,歐、美、日等國家領導者把頭號目標瞄準「中國工廠」,「人民幣嚴重低估」開始成為各國財經官員琅琅上口的論調之一。
不過到了去年年中,這樣的口頭禪開始有了轉變。去年七月,IMF發布報告,表示中國在貿易順差不斷縮小及人民幣近年已有明顯升值的情況下,人民幣低估的程度已經轉變為「中度低估」,在此之前,IMF報告多以「嚴重低估」來評論人民幣匯率。
事實上,若以「實質有效匯率」的角度來看,IMF報告的字眼修正也算是合情合理;在一一年以前,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多半維持在代表「匯率低估」的一○○以下,但自一一年六月至一二年底,該項數字已連續十九個月維持在代表「匯率合理」的一○○至一一○區間之內。
「另一方面,現在全世界每個國家都在人為壓低自己的貨幣匯率,歐美國家印鈔票,日本有安倍經濟學,哪一個不是在干預匯率?誰還有臉大聲要求人民幣升值?」華而誠說,國際壓力減少,中國更不可能無端讓人民幣大幅升值。
整體而言,謝國忠與華而誠都認為,一三年的人民幣「不會貶值,但也沒有太多升值空間。」至於升值的幅度,兩人看法也是有志一同,謝國忠說:「三%都還太樂觀,二%就很了不起了。」華而誠則認為:「一%或二%,差不多就是這樣吧!」
▲國際社會不再逼升人民幣,這是華而誠認定人民幣匯率短期不會急升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