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預計在二月底掛牌上市,這個兩岸的西餐第一品牌,在台營收連年創新高,但它在台灣的成功之道,在大陸還管用嗎?
雖然,在台營收繳出連續兩年成長超過三成的好成績,但上市後將面對投資人不斷成長的要求,擁有十一個品牌的王品,在台灣卡滿一級商圈之後,現在必須轉往二、三級商圈布局,甚至將重兵移往大陸搶灘頭堡。
其實王品部隊早在二○○三年就已在上海登陸,但是第一年成功後,迎面而來卻是殘酷的打擊,「說來也幸運,王品到大陸上海霞飛路開出第一家店,第一年就賺錢!」王品大陸事業群總經理李森斌說。當時王品挾著台灣第一西餐品牌的名號,接連在上海等地開出王品、西堤與丰滑火鍋等品牌;但○七年之後陸續有「超級牛扒」、「綠茵閣」等當地西餐業者低價搶市,火鍋事業也因定位不佳而碰壁,王品在大陸一度陷入低潮,連續四年掙扎在損益邊緣。
以「西化餐飲指數」為指標
曾在台成功開創集團旗下「聚 北海道昆布鍋」品牌體系的李森斌笑說,他○八年到大陸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收店」:把丰滑火鍋一家家收起來。
「一開始太順利,我們幾乎是用鼻子在開店,聞到商機,錢就砸下去!但這個挫折之後,我們學到凡事要看科學數據!」他說,王品開始歸納經驗法則,先從評估城市定位做起。例如他們不遵循官方定義,而以「人口數」、「可支配所得」、「個人平均GDP」來劃分城市級數,所以「杭州」在官方定義屬於二級城市,卻因為上述三個指標表現突出,而被王品集團歸類與上海同屬一級城市。
此外,王品還自創「西化餐飲指數」當作展店試金石:把該城市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星巴克與哈根達斯等五個西方品牌的展店數加起來,與同級城市相比較,由此測出一座城市的西餐接受度,找到優先開店的商圈。
顛覆過去的經驗,王品改採新策略展店,目前在大陸擁有「王品」、「西堤」兩個品牌的王品集團,已在大陸十五座城市展店,去年首度打進大西南的成都,今年規畫再開拓七座城市。
為了衝高在大陸的知名度,王品集團每前進一座都市,都採用「母雞帶小雞」的品牌策略,也就是由旗艦「王品牛排」打頭陣,再引進其他品牌。一來因為大陸人只認「王品」二字,再者大陸王品的平均客單價約人民幣三一○元,幾乎是西堤的三倍,因此「先開王品、利潤較高,才撐得住!」
「在大陸吃西餐是尊榮的象徵,所以他們偏愛到包房(包廂)裡吃,就算是在大眾區用餐,還得有太妃椅一般的高聳椅背,以隔出隱密感!」他表示,在大陸開店至少要一五○坪,其中三分之一是包廂,餐館面積比台灣多出三成。
▲點選圖片放大
展店地點選在購物中心
大陸王品近三年開始執行「西瓜效應」策略,以壓低開店成本與風險,也就是捨去成本較高的「街邊店」,轉而在購物中心等大型賣場開店。「目前在大陸約有七成的店,都是開在購物中心或大型賣場中。」王品華南區執行總監彭成翰表示,這也是因為大陸人由於交通不便,偏愛「一站式購足的服務」,而且當地稅法與管理法規複雜,所以進駐購物中心,凡事讓「房東」統一解決,也省了許多麻煩事。
李森斌估計,在大陸的餐飲市場,西式餐館占比約五%,只能算是「利基市場」,一座城市一個西餐品牌可能開不到十家店,因此想要達到「遍地開花」的展店規模,就必須多品牌操作。在王品集團屬「開拓者」類型、現任石二鍋總經理的曹原彰,即將在今年帶領定價只約新台幣一九八元、模式為個人小火鍋的「石二鍋」西進,這也將是王品集團在大陸的第三個品牌。
石二鍋的到位,將讓王品在大陸同時測試「高價位」、「中高價位」與「中低價位」三個價格帶,而有別於在台的主要獲利來自於「中高價位」,例如西堤、陶板屋、聚等品牌。李森斌表示,大陸社會的M型化現象更明顯,預計「高價位」與「中低價位」才是獲利的主戰場。
為此,王品本來以單店為獲利單位,希望在大陸每店至少可以兩年回本(台灣約一年回本),不過石二鍋以大量展店為目標,評估至少二十店才能闖過獲利門檻。
王品在中國大展身手之際,投資人最關心的,還在於大陸王品獲利何時可認列回來?王品表示,已辦理股權合併,上市後半年內就會由台灣王品以三億元,從個人股東手上買回大陸事業體的五一%股權,屆時王品也會是名副其實的「中概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