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攻入台灣低價智慧手機及平板電腦市場,一口氣在台灣發表四款新機。除了台面上的大動作外,台面下,掌門人任正非也正向台灣科技業大挖角,甚至有意購併媒體,他在打什麼算盤?
從旺旺接手原來虧損連連的中時集團,產媒兩棲的旺旺董事長蔡衍明在兩岸三地聲勢、影響力水漲船高之後,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也大舉入主香港的TVB電視台。近來積極推展雲端運算市場的華為,在媒體布局上,著眼的是從軟體、硬體到內容的價值鏈整合。
華為大動作挖角台灣人才
坐穩大陸第一大網通廠寶座之後,華為這幾年來積極向海外擴張,在大陸以高薪招募一流大學人才,甚至也自己興學培訓人才,去年起則是透過獵人頭公司大舉在台灣挖角。
過去華為也在台灣有零星挖角動作,只是過去挖角人才方向鎖定台灣市場的業務專才。但是這一波華為的挖角則是總部層級,除了研發人才之外,還有市場研究、國際行銷等人才。這波華為挖角最大誘因打出加薪三成,而願意到深圳總部或是其他海外市場就任的台幹們,也給予台幹家庭妥善的照顧與豐厚的津貼。
一位曾在國內券商做光學產業分析的研究員透露,「我連華為深圳總部都沒去過,九月底和獵人頭公司、華為人事部通了幾通電話,薪水、待遇就這麼敲定。」十月初,他已經身在深圳華為總部開始上班了。
業界透露,在這波華為大舉挖角的行動中,最大的苦主居然是手機大廠宏達電,去年起華為看好低價智慧型手機興起的趨勢,大舉進軍低價手機市場,就繳出了一千二百萬支的好成績,今年更是大舉布局智慧型手機乃至平板電腦市場,陸續從宏達電挖角了數個開發團隊與業務人才。
原來就兼營媒體的華為,也開始挖角媒體人才,「今年以來已經有多位電子時報員工被挖角到華為內部工作了。」一位《電子時報》員工表示,「其實華為原來的目標是挖角社長黃欽勇,只是雙方接洽過程,華為方面認為《電子時報》在全球科技產業相當具備影響力,因此層級向上提高到購併層次。」
《電子時報》總編輯羅騎瑩最近也在內部會議中向同事透露,華為看上《電子時報》的全球影響力,正積極洽談購併。
黃欽勇在創辦《電子時報》之前,原來擔任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主任。一九九七年邰中和與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當時旺宏董事長胡定華等人,共出資一.九億元創立,找黃欽勇與當時資策會的團隊來經營。但這幾年黃欽勇逐漸淡出《電子時報》,交棒給現在的總編輯羅騎瑩,讓他編輯、業務一把抓。
電子時報後台硬 購併難成
黃欽勇則在外部尋求發展的機會,除了在竹科的IC之音主持廣播節目之外,也積極奔走兩岸,希望開拓《電子時報》大陸市場,這幾年他也透過媒體人關係,串連了相當多的大陸科技大廠人脈,因此被華為看中,積極挖角。對華為想購併《電子時報》一事,本刊求證黃欽勇,他表示不評論。
而為什麼華為也會順便看上黃欽勇背後的《電子時報》?相對於台灣其他媒體來說,《電子時報》具有三大優勢,這幾年在媒體不景氣之時,還能持續獲利。
一、股東結構強而有力:包括施振榮等人都是國內科技業大老,這些《電子時報》的大股東不直接干涉營運,都把這個報社當作台灣科技業發聲的重要管道。過去在草創虧損階段,這些股東也不計較,每次增資都大方解囊,讓《電子時報》度過難關。
二、具國際市場影響力:《電子時報》創辦之初,就定下向國際介紹台灣科技產業的目標,一開始就有英文版的編制。十餘年來,隨著台灣企業在國際科技市場成長,台灣地區的科技資訊也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因此《電子時報》的訂戶可以走出台灣,包括多家國際科技大廠如英特爾、外資券商等,都是重要的海外訂戶。
三、財務穩健:由於《電子時報》鎖定利基市場,除了客戶群擴大到國際之外,在國內科技界也具影響力,所以發行、廣告業績都表現優異。在現在報紙以廣告補貼發行的市場下,《電子時報》甚至號稱單靠發行,是不用廣告也可以賺錢的媒體。
正因為具有不同於其他媒體的優勢,讓《電子時報》沒有非賣不可的理由;經營團隊雖然績效受到華為有意購併的肯定,但業界人士多認為,這件購併案成功的機率不高。
黃欽勇所創辦的電子時報,在科技產業的影響力受到肯定,傳出華為有意購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