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台泥與昌興礦業的購併案順利,台泥董事長辜成允不僅將可以一舉成為中國東南水泥王,擁有左右市場價格的力量,更關鍵的是,辜成允明年立即可以跨足西部及東北市場,及早實現布局全中國的計畫!
台泥香港子公司十一月三十日晚間突然發布一項重大訊息,即將在十二月三十一日前以四十億港元(約合新台幣一六六億元),購併昌興礦業在中國大陸的所有水泥生產線,消息一傳出,立即震撼兩岸水泥業界!
購併案如果成功,不僅台泥董事長辜成允將一舉成為中國「東南水泥王」,更重要的是,藉由昌興的水泥跳板,辜成允明年就可以跨出大陸東南市場,直接殺入西部、東北市場,未來中國水泥市場即將爆發一場大戰。
依據台泥與昌興礦業母公司昌興國際簽定的備忘錄內容,台泥國際擬以四十億港元購買昌興礦業在中國除了安徽巢東水泥之外的全部水泥產業,雙方預計在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簽署最終協議。
如果此次的購併案成功,台泥將可接收昌興廣東四條已投產的生產線,及雲南已投產的一條生產線,五條生產線年產能合計一千萬噸;此外還有三條仍在興建中的水泥生產線,年產能共六百萬噸。
台泥為何能成功與昌興達成合作?這項案購併案對辜成允的大陸水泥布局有何影響?
根據昌興公開資料顯示,昌興礦業是一家由香港人創辦的貿易公司,目前在香港及英國都有掛牌交易,除了經營鐵礦砂進出口貿易外,昌興另一項貿易項目就是水泥,中國水泥業龍頭海螺集團的外銷,都是交由昌興負責,可見兩者的關係密切。
昌興為何退出水泥市場?
昌興與海螺的關係密切,不僅在於水泥的外銷買賣,當海螺決定在廣東英德打造七條日產五千噸的生產線時,為了讓自有資金更靈活地活化,海螺決定邀請昌興共同出資,由昌興獨資成立的公司掌握其中三條生產線,另外四條生產線,則由海螺與昌興共同擁有,由海螺占其中七五%股權,昌興擁有二五%股權。七條生產線實際上都是由海螺負責營運。
台泥雖然與海螺是競爭對手,但由於雙方布局範圍只在大陸東南方重疊一點點而已,因此兩者其實是合作大於競爭。
廣東省北邊的英德市,一向是中國南方的水泥故鄉,二○○二年時,台泥董事長辜成允在中國各地千挑萬選之後,最後選擇在英德郊區北江找到水泥生產基地,還未動工之時,來自安徽的海螺水泥也看中了英德的發展條件,海螺與台泥的設廠地點,正好隔江而治,兩大水泥廠相互較勁又合作的關係,於是展開。
至於為何昌興要退出水泥市場,又將生產線賣給辜成允?
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孔祥忠分析,昌興過去原本是大陸水泥的投資者,近幾年試圖自己經營水泥生產,但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再加上大陸水泥投資過熱,對於未來市場,昌興並不一定看好。
海螺策略轉變促成交易?
中國「數字水泥網」評論指出,昌興原打算「自立水泥門戶」,但後來發現無法實現獨自發展的目標後,想要抽身而退,因此決定趁台泥出個好價錢之際,讓昌興大賺一筆。
至於為何海螺肯放手讓辜成允吞下這個合作夥伴?
海螺自從一九九七年在香港上市後,推出T字形戰略,透過購併方式,在華東及華南市場迅速擴張版圖,至目前為止,海螺水泥已在九個省、市及自治區擁有十一個熟料生產基地,熟料總產能達每年八千萬噸;若再加上二十三家水泥研磨廠,水泥總產能達每年九千萬噸,成為中國最大的水泥業。
根據大陸《中國經營報》報導,海螺將自今年起突破T字形戰略,讓戰場重心深入到中西部地區,據了解,海螺今明兩年在西部共有十條日產五千噸的生產線陸續投產。光是今年底就有甘肅平涼、四川達州、廣元及重慶共四條日產五千噸熟料的生產線投產;明年在貴州有三條日產五千噸的生產線,在陝西也有三條日產五千噸水泥的生產線投產。
可以說,台泥收購昌興可以水到渠成,除了台泥本身出價夠漂亮外,海螺將市場重心由華南轉向西北,也是重要的因素。
吞下昌興後,對辜成允有何助益?台泥副總經理黃健強分析,若是順利購併昌興在大陸的水泥生產線,將直接接收昌興所有的石灰石礦權、水泥生產設備及專業人才。此外,由於昌興原本打算獨立發展水泥板塊,從海螺挖角了一批水泥生產人才,隨著台泥與昌興購併案正式敲定,台泥也可藉此吸收到這批由海螺訓練出來的水泥專才。
購併昌興後的全新布局
除了「東南水泥王」地位及人才、礦權的好處外,對於辜成允來說,更關鍵的重點在於購併案可加快台泥踏出東南市場,展開新時代的競爭布局。○八年,辜成允曾對外發下豪語,除了要深耕華南市場,也要將市場版圖延伸到四川及雲南市場,如今因為購併了昌興,也將讓辜成允提早實現這項擴充計畫。
由於昌興在西部的貴州貴陽、四川重慶及東北的遼寧省,還各有一條年產二千萬噸的水泥生產線正在趕工興建,預計明年年中過後陸續投產,這三條生產線都是昌興與當地礦業公司合作,台泥一旦接收了這三條生產線,不僅有助於打入這三地的市場,更增加了台泥參與礦業合作的空間,而這才是辜成允最關鍵的盤算!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