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金融業邁入開放互通階段,在北京政府主導下,中國市場逐年開放給台資金融機構,專家表示,銀行消金、財管、證券業務,都成熱門職缺,將產生上萬個工作機會,然而中國是全球第一線金融戰場,要占一席之地,且聽這些西進老兵怎麼說。
《今周刊》採訪了三位具西進經驗的金融人才,其中有在中國擁有十八年工作經驗的西進先鋒,也有中國商銀的台幹,以及剛進入中國沒多久的新兵,他們是怎樣看待MOU?
台灣金融人才如何掌握這個歷史上難得一見的新機會,且聽這些「前輩」分享自身的經驗……。
陳建志:習慣和法規都大不相同 要盡快體會兩岸的「差異化」
兩岸金融開放,台灣的銀行以各種方式融入中國的金融環境中,同時也把台灣銀行的經營經驗帶進來。
以富邦入股的廈門市商銀為例,在總經理高朝陽上任後,台北那邊派了十幾名台幹過來,協助廈門商銀進行風險管理、國際業務等業務整合;台灣金融專業人員來中國協助開發業務的勢態隱然形成。
我常聽人家說,台資銀行在台商業務、產品多樣化及服務細緻度上,的確較中國銀行有優勢;這樣說沒錯,但以為靠這些就能成功,太天真了點。
還記得兩、三年前,平安保險也曾經挖角許多台灣優秀從業人員過來,但後來發展不如預期,有些人就被打發回台了,問題出在哪呢?
答案是「在地文化」。
許多金融人員西進第一道門檻是熟悉當地法令,但是第二道門檻學問更大,就是體會當地的差異化。例如,台商常用的「本票」,在這邊是行不通的,中國慣用有銀行擔保的「承兌匯票」,而且四大銀行的票又優於一般商業銀行。
待久之後,我還有更重要一層的體認——中國是個「政策導向」的市場,政府規定什麼不能做,就是不准做,規定一改,銀行就得跟著改。
雖然台商是台資銀行西進後最容易上手的業務,但再過三到五年後,絕對是消金、企金業務並進,才能走進更大的市場。看到許多二、三級城市的人民所得迅速成長,深感藏富於民,中國很大,別貪心,到處亂槍打鳥,不如深耕一個市場,就會增加成功的機會。
■陳建志
年齡:43歲
現職:廈門商業銀行副總
經歷:富邦銀行
中國年資:17年
秦若紫:熟悉中國法規才能更進一步 讓自己更努力、更在地
十八年前,我代表香港花旗銀行進入中國,一轉眼已經二○○九年,兩岸簽署MOU,正進入倒數計時階段。
台灣的金融業者看到了機會躍躍欲試,金融業的中階幹部,也思考著到這個新舞台的可能;但是到中國如何勝出,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從大環境著手。
台資銀行競爭力薄弱
說起來不中聽,台灣過來的,輸面比贏面大,因為除了台商我們比中國本地業者懂之外,論資本額、論規模,你都不是它的對手;何況政府的限制那麼多,外資比我們早來十幾年了,台資銀行等於在做「仰攻」,比防守方多費幾倍力氣。
就像是二次世界大戰諾曼第登陸,外資、中國本地銀行在岸上等著,要不是第一波的人把海灘攻下來,第二波怎麼上岸?現在台灣的銀行來中國也是一樣,需要做的是鞏固灘頭堡,先把基本的成本cover住,再去搶大餅。
先從企業金融業務談起,台資銀行就算順利拿到人民幣放款執照,能放給誰呢?中國的企業對中國的銀行比較有親切感,台商當然對台資銀行比較熟悉。面對外資和中資,我們裝備、資源比人家差,惟一能靠的就只有「台資企業」四個字。
國際經驗和在地知識都很重要
消費金融部分,保險、信用卡我們走得早,消金與其說我們先進,不如說因為有過跌倒的經驗(信用卡、現金卡雙卡風暴),台灣人在信用卡、財富管理上暫時保有領先地位,但請別忘了傳統製造業來中國後的結果。
在個人職業生涯的機會部分,具有國際經驗與能力的人最吃香,不論你是來自台灣、新加坡、香港還是中國當地;像我自己帶過那麼多人,就不會刻意去分員工來歷。但是有一種人特別容易失敗,那就是在台灣是二軍,抱著來碰碰運氣心態的人,想混的,來這裡根本活不下去,很多人待個半年就回台灣了。
至於新人剛來的前三個月,我會建議他把中國的法規弄熟;如果連法規都不熟悉,你永遠只能做普通業務。來中國,工作時間要比別人長,如果你在台灣已經盡了百分之百努力的話,在這邊的要求是百分之兩百。
當地人口多,銀行可以選擇的人才也多,中國國際化已有相當程度,和外商相比我們沒什麼優勢,只有文化語言相近;除此之外,還是要了解當地文化、法規,並具有專業知識。
台灣人沒有三兩三,別想去中國的銀行上班,它們要的很直、很明確,你能不能帶來客戶?能不能帶來管理制度?相反的,你可能要適應企業文化、管理上的限制種種問題。
這是一條不歸路,做得好就不用回去了。我的意思是表現傑出,公司更希望你留在這裡,像在平安銀行、招商銀行那批台幹就做得很不錯,被公司重用,是很成功的範例。
■秦若紫
年齡:56 歲
現職:某金控公司駐北京代表
經歷:花旗銀行,台灣金融業西進籌備第一人
中國年資:18年
陳羽瑩:競爭者有海歸派和北大精英 中國同事喜歡挑戰你的專業
在台灣金融業待過六、七年的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透過長輩的引薦,前往廣東深圳的中融國際信託求職;該家公司考量到兩岸未來業務發展需求,需要一位具有金融專業背景,且擅長公關與業務技能的特助。
決定要不要去時,其實非常猶豫,家人也不表贊同,尤其是媽媽。但眼前中國在全球的地位日漸重要,是未來的主流,於是我咬著牙根,飛一趟深圳參加面試。
面試過程很競爭,一來金融是中國最熱門的行業,收入地位超過醫師、律師、會計師;再來中國高材生很多,大學畢業生失業也多,海外歸國的、北京大學的學生都是我的競爭者。
面試時,主管除了看專業背景,更好奇我的適應力問題,問我會不會看簡體字,及對中國的看法。我認為「台灣經驗」替自己加了不少分,另外就是很少有女生願意去中國上班,才是我雀屏中選讀、原因。
在台灣報到,壓力只有公司業務與同事,在中國,當地人喜歡挑戰你的專業;除了公司,還有整體大環境的適應問題,我每天都花一個小時讀法規,很怕比輸他們、丟台灣人的臉,所以得比別人努力。
將來MOU簽了以後,雖然機會變多,但台灣過來的人會更多,和我競爭的人也變多了,只能更加專注努力,就像小卒過河,已經無法回頭了。
(攝影/林煒凱)
■陳羽瑩
年齡:29歲
現職:中融信託總經理室特助
經歷:匯豐中華投信、花旗銀行
中國年資: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