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冰凍五年的經濟政策,突然被快速解凍,福建省馬上成為兩岸互動的新平台。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明白表示,大陸不可能一開始就拿整個大陸跟台灣實施ECFA,福建將成為兩岸經貿開放的第一個試驗區。
相關人士預測,福建的海西經濟區將成為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試驗區,有關港口、旅遊及金融相關重大新政策可能在下周舉行的「海峽論壇」上公布,福建有可能成為台灣金融業登陸的第一個灘頭堡!
其實,海西區這個概念早在五年前就提出了,夾在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之間的福建,基於被邊緣化的危機感,而提出了這項經濟發展規畫。當時受到福建本身投資環境限制,以及兩岸未直航前,從台灣到對面的福建甚至還不如到上海方便等交通因素影響,過去十年台商在福建的投資上呈現逐年滑落的走勢。台商在福建投資不僅遠少於廣東、江蘇、上海,甚至還有被浙江超越的趨勢,福建省政府不得不想辦法挽回頹勢。
北京對海西區態度轉變
不過,海西區二○○四年八月經中共福建省委批准後,卻未獲中共中央的重視。直到○六年三月,中共總理溫家寶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簡短出現「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的字樣。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七年十月的十七大報告中,對於海西區也是以「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經濟發展」,略微隱約地表達北京中央對海西區的態度,令福建省政府等待得相當焦急。
但就在福建省政府不抱期望之時,北京卻對海西區態度大轉變,不但立即高調通過政策,溫家寶還特別親赴海西政治加持。大陸學者分析,與當前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有絕對關係。
雖然馬總統提出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未正式納入海基會與海協會下半年舉行的第四次會談議題,但毫無疑問,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ECFA絕對是兩岸間的重點議題。
儘管隨著「東協加一」將於二○一○年生效,台灣紡織、石化等產業對於ECFA有著高度急迫感,但兩岸政府都清楚,ECFA絕非一蹴可幾。福建省社科院台灣研究所所長吳能遠就指出,在簽訂ECFA尚需時日的情況下,先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構築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有利於兩岸經濟互利雙贏。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更明白表示,大陸這麼大,不可能一開始就拿整個大陸跟台灣實施ECFA。他指出,即使港澳與大陸簽署的「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很多開放措施,都是先從廣東試行一樣。
不少台商提早布局福建
事實上,中國把部分涉台議題,在福建採取「同等優先、適當放寬」的試點作法,不少台商早有耳聞。過去兩、三年,台灣不少企業集團對於在福建投資布局突然變得更積極,也可看出端倪。例如,台塑集團在大陸的第一家長庚醫院坐落於廈門;富邦銀行透過香港「曲線」進軍大陸,入股的對象是廈門市商業銀行;第三家登陸的台灣壽險公司——台灣人壽,登陸的合資夥伴也是廈門的建發集團。
統一證券雖遲至去年七月才到大陸設立代表處,但特別的是,代表處不是設在多數台灣金融機構聚集的上海,也不是鄰近香港又有證券交易所的深圳,或是中國的政治中心北京,而是「特立獨行」地選擇成為廈門首家台資券商代表處。
友達大陸第二個生產基地也是落腳廈門,台塑的不鏽鋼廠(漳州)、長榮的造船廠(泉州),都不約而同來到與台灣隔海相望的福建,台灣石化公會甚至積極規畫會員企業集體前往泉州投資設立石化專區。
富邦證券董事長葉公亮,八日在福州召開的海西經濟與資本市場論壇中大聲疾呼,希望大陸應在海西區域內建立海峽金融特區。葉公亮提出,在海西區試點開放人民幣與新台幣直接兌換及清算、在海峽金融特區內允許台資開設全執照的證券公司等七點建議。
李非以極其有信心的口吻指出,大陸會在海西區設立兩岸金融合作試驗區,地點就在與金門僅一水之隔的廈門。他並預言,本周末即將在福建登場、號稱歷來規模最大的兩岸交流活動「海峽論壇」中,大陸就會對海西區提出具體的政策措施。
新聞辭典
海西經濟區
「海西區」涵蓋的範圍不單是福建省,輻射範圍包括福建全省,以及浙江、廣東、江西三省部分地區,年生產總值估計約8.5兆新台幣,區域內人口約為6千萬至8千萬人,相當於法國加上荷蘭與比利時。福建目前有馬尾、海滄、杏林、集美4個台商投資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