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行情不賞臉,台股也難太突出,但是台股正面臨結構性的轉變,就算短期步入震盪,適度拉回,但中長期而言並不看淡。專家指出,台股擁有價值重估題材,兩岸融冰前提下,以金融股最為看好。
美國多家研究機構大多下修美國企業○八年營收成長率預估,從接近一五%大幅調低為八%,其中金融股衰退是最大主因,其次則為消費型產業。另外,中國股市雖然抬出印花稅調降等政策,但若是沒有政策提升港股,在比價效應下,中國股市還有往下修正的空間。
所以,未來一年,國際行情要看得相對保守。美國並非沒有經歷過金融體系危機,以二○○○年科技泡沫為例,當時大型半導體產業第一季和第二季營收數字都不難看,而且都以為訂單能見度很高,但是當三個月過去,消費能力需求衰退時,照樣大量砍單,能見度到底準不準,要打很大一個問號。
這正是憂慮之處,而且又面臨高油價與高物價,消費者需求回升速度沒想像中那麼快。這並不是指美國景氣不會復甦,但復甦期不容易如外界所傳呈現V字型觸底反彈,而是以U字型拉長時間整理。
所幸,正因法人機構紛紛下修○八年營收預估,讓○八年基期顯得較低,所以雖然○九年絕對數字不見得好看,但成長率反而較高,從原本一二.八%拉高至一六.六%,下半年到第四季時,國際股市就會開始反映年成長的樂觀氣氛。
短期行情仍受國際牽絆
法人同樣下修台灣企業營收增長率,從二○%修正至一四%,這不是很好的數字,但也並非是太差的數字,不過不排除未來繼續往下調整。這意味全球經濟景氣面不佳,台灣企業基本面勢必也會受到衝擊。
但基本面減緩,並非股市就會跟著修正。台灣未來一到兩年最大的題材,就是價值重估。不用高深數學都可以想像得到,台股投資信心回升下,不但外資會加碼台灣,台灣內部流到海外的資金,也將會緩和。台灣結構性的轉變,從上往下看,答案是肯定的。
不過,並非台股就不會受到國際情勢影響。國際情勢不好,台股難免也會受累,無法有更大的漲幅,而國際情勢回穩,台股則更有超越水準的表現。台股至今漲不上去,就是受到國際牽連,與對政策抱持觀望的原因。這種情況,或許會蔓延到第二季,甚至第三季,都維持在指數九千點左右盤間震盪的格局。
「進兩步,退一步」的台股,長期反而是健康的,否則利多一次宣洩,投資人也不知該如何消化,股市回檔幅度也會較深。等到第四季時,為了反映○九年的企業營收基期墊高,屆時就應該有不小的拉升。
金融族群前景可觀
國際景氣不振,○八年配置要稍微平均一點,電子股占持股比重不宜過高。電子股第二季成長速度可能趨緩,不至於有太驚豔表現。匯損並非是變動有多大,而是變動速度有多快,雖然台幣看升,但不至於重演第一季急升戲碼,對台灣企業經營者,壓力不會太大。
挑電子股而言,具有長期潛力的如LED、太陽能相關產業和權值股最值得注意。對外資而言,過去是持股比重偏低,但只要從「低估」轉成「中立」,就必須提高台股權重,買入權植股,如果「加碼」,那權值股就更有表現機會。
其次,關於台灣價值重估題材,如資產、觀光等類股,自然不可忽視。至於營建股雖然不見得不會再漲,但是因為營建股缺少「土地銀行」,存地量有限,能夠持續開發的土地有限,當獲利一至兩年入帳後,產業的能見度就出現疑慮。
拿金融業和製造業做比較,兩岸關係的和解,對於金融影響最大,因為製造業只需解禁,就可以自我管理,進行投資,而金融業則是一種「特許行業」,任何金融服務,或是能否到其他國家經營,都必須藉由政府政策的配合,只要這點能夠突破,中國在兩岸融冰下,允許把這塊外資早就搶破頭的大餅分送給台灣金融業,金融股前景將最為可觀。
但不可諱言,金融股股價已經略微偏高。以○八年推估,金融股股價淨值比約在二倍左右,金控股可能稍高,而券商則略低,而目前已經漸漸接近這個水位,但渣打銀行以二.三倍股價淨值比收購竹商銀,被市場認為價格太高,不過這應該是出於股東權益報酬率的角度考量,如果金融股能夠創造夠高的股東權益報酬率,甚至更高的資產品質,股價就有機會往上攀升。
現職:元大投顧總經理
學歷:柏克萊大學環境科學系
經歷:元大京華證券副總經理,並曾任職摩根士丹利、瑞銀華寶、瑞銀證券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