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飲茶、糖朝、屈臣式、佐丹奴服飾店, 還有遠企的髮型設計師 Andy,已經盤據台灣流行中心的台北東區一段時日,去年台灣金馬獎的重要獎項幾乎都頒給香港人,連文化產業的媒體,也由香港來的《壹週刊》奪走雜誌類第一名的銷售寶座,香港人已經全面入侵台灣了……
吃晚飯時,全家一邊看著有線電視 TVBS 的新聞,一邊吃飯,媽媽惦記著三立電視台《台灣龍捲風》的劇情,妹妹則嘟囔著要去買梁朝偉的海報,而爸爸則在晚上臨睡前,算算手上的廣達股票上周賺了多少錢,才安心地去睡覺。
香江引領台灣流行文化曹興誠鍾愛港仔剪髮
你知道嗎?一般民眾常買衛生紙、牙膏等日常用品的藥妝連鎖店屈臣氏、媒體的蘋果日報與 TVBS、衣服的佐丹奴,以及港式飲茶、糖朝甜品, 偶像明星梁朝偉甚至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等,都來自於香港,你的生活周遭已經全面被港人「入侵」了,包括你的飲食、衣服,電影明星、歌星,再到有線電視、雜誌等,到處都有香港人的影子。
服飾是最佳的代表,除了大眾化的佐丹奴、Hang Ten,上班族最愛的 G2000,以及明星林青霞老公邢李源的 Esprit 是正統的香港品牌外,從百貨公司的名牌衣服,到地攤的便宜貨到處都印有「 Made in Hong Kong 」的標誌, 翻翻你的衣服,也許就可以看到這個標誌。
台灣飲食香港化的程度不輸給服飾,如上流社會愛吃的鮑魚、魚翅、燕窩等,都來自於香港,大眾化的港式飲茶、燒臘更是香港的特產,龜苓膏、芝麻糊、芒果冰、葡式蛋塔等等,也是從香港傳來台灣而大肆流行的商品。
香港人帶動了台灣的流行文化,除服裝外,包括影視紅星、電影、小說如《八號當鋪》等,髮型設計更是由香港人引領潮流的,雖然這股香港髮型設計師的風潮漸漸消退,但位在遠企四樓的 EROS 髮廊, 著名的香港設計師 Andy,有著在一小時內剪出與歐洲同步流行髮型的技術,即使價格貴到三千五百元,還是有不少名流趨之若鶩,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就非常鍾愛 Andy 的髮型設計。
甜品鋪前仆後繼登台許留山落寞來了糖朝
「糖朝」是港人「入侵」的最新代表作,去年十二月三十日開張的糖朝,門口的招牌是武俠小說家金庸所題,從開張以來,人潮天天川流不息,特別是假日,常常一位難求,門口幾乎被想吃一碗木桶豆花的民眾給塞爆。
將香港糖朝引進台灣的是代理國際知名休閒服飾 Tommy Hilfiger 生產製造的萬達龍公司負責人馬佐治,今年六十四歲的他,一九七一年從香港隻身來台發展成衣業已經三十多年了,近年來,將事業的觸角延伸到餐飲業,並且當起「港台文化的傳遞者」,在前幾年,他以一千萬港元的代價,取得台灣鼎泰豐在香港的代理權,去年又取得香港糖朝在台灣的代理權,他利用「吃」串起了台港兩地的交流。
滿頭白髮,卻長得娃娃臉的馬佐治,有著濃濃的香港口音,他每天都會撥空坐鎮在糖朝,緊盯廚師與服務人員的品質,處女座的他,不僅處處要求完美,做事也有著香港人的果決。像糖朝剛開幕時,因為五位香港廚師做事的馬虎,讓點心不比香港好吃,他一周內馬上決定將這五位廚師資遣回香港,再從香港調來五位廚師,以力求好吃,及做到道地的香港味。
「做餐飲要從無名做到有名很難」,曾經在明曜百貨後面開過一家名為「二九」餐廳的馬佐治,因為記取三年內賠了上千萬元的教訓,開始走餐廳的「品牌」代理路線,並且與名人合作的方式來打響知名度,如香港的鼎泰豐是與香港富商林建岳的母親合資、台灣的糖朝則找來知名藝人吳宗憲當合夥人,果然讓糖朝開張兩個多月來,每個月都有上千萬元的入帳。
有人成功,也有人失敗,從香港來台灣發展餐飲的業者,退出市場的也不在少數。同樣是以甜品鋪著名的香港許留山為例,兩年前浩浩蕩蕩來台,到處可見到許留山的連鎖店,如今卻幾乎找不到了。
一位香港在台的廣告業者分析許留山失敗的原因,一是許留山在未了解台灣市場時就快速展店,二是因為台灣盛產水果,不似香港需依賴進口,加上芒果冰不像豆花或雲吞,需要獨門祕方,複製性強,高價的許留山很容易在台灣業者的價格競爭中被取代。而糖朝記取了許留山的教訓,先將單點做好,再往外擴張。
香港比台灣更早國際化 企業成功來自市場導向
香港被喻為東方之珠,是華人國家中最早面臨世界的地區,也是兩岸三地國際化最深的地方,九七前一百年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到處都是雙語標誌,港人從小就接觸雙語教育,香港把自己定位為國際轉運港口、世界金融中心,所以全球企業的亞洲總部都會設在香港,因此香港人比台灣人更早國際化。
早在民國五、六○年代,台灣還處於戒嚴時期,有錢的台灣人最喜歡到「委託行」買港貨,中南部的百貨行或是委託行業者都會跑到基隆港或是台北晴光市場批港貨回去賣,「港貨」成了當時高級品的代名詞。
台灣的金融服務業也是由香港人一馬當先。七、八○年代,國際級的銀行紛紛來台設立據點,派駐台灣的代表全都是香港人,如花旗銀行等,地下期貨盛行的時代,就是由香港人主導的。但隨著台灣金融業的開放,台灣人慢慢掌握到金融服務業的精髓,漸漸地取代香港主管的地位。
不過,也有敢衝的香港人在壽險、銀行業開放之後,選擇來台創業,並引領風潮,如 ING 安泰人壽大中華區總裁潘燊昌與建華金控總經理盧正昕。
賭性堅強的香港人,不僅在自家玩金錢遊戲,還想來台灣大撈一筆,除了地下期貨外,影響最多台灣人的應屬香港六合彩,也是讓香港人來台賺最多錢的「行業」,不過,在資訊開放後,台灣人也將組頭的位子給奪下了。
「香港地狹人稠,既沒有製造業、農業,也沒有天然資源,更沒有台灣的勞健保,為了生存就必須競爭,做事要比別人快,才不會被淘汰,因此養成了效率與市場導向的敏銳度。」二十多年前從香港來台發展證券業的奔亞證券董事長陳智亮觀察說道。
香港媒體如《壹週刊》與蘋果日報,以大圖片、八卦化、簡單淺顯的文字在台灣媒體市場快速躥起,短短兩年內,《壹週刊》單月已經有近千萬元的獲利,他們的成功就是因為絕對的市場導向。
一位曾在時報體系與《壹週刊》待過的媒體工作者觀察,香港人相當「實事求是」,「當他覺得你對組織沒有貢獻時,他會毫不留情地請你走路,而當問題產生時,他們也從來不會逃避問題,還是不斷地發掘問題,解決問題。」「尊重市場」的香港人,眼中只有合約與信任,沒有人情。
實事求是人情淡薄腹地狹窄向天爭地
「香港沒有台灣的人情味,香港人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就如買菜來說,台灣人會免費送些蔥,但在香港,買菜一斤就是一斤,不會有免費的東西送你。」東方新時代行銷公司總經理曾美珠說。身為香港僑生,政大畢業後在台從事廣告業的她,大學時代曾跑過單幫賺取機票錢,她覺得台灣人情味比香港人濃厚多了。
「香港人必須要在有限的空間中,每一分鐘把每一吋土地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向天空爭地,高樓建築林立。也因為競爭激烈,讓香港人很早就到海外發展,而台灣則是比大陸開放,比香港落後,又是華人的地方,因此香港人才會不斷地前來台灣淘金。」曾美珠分析。
像曾美珠這樣,以僑生身分來台念書後,留在台灣發展的人不少,其中,也有功成名就的企業家,包括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與總經理梁震次、東鹼董事長張開元、瑞昱前總經理歐陽文翰、聯昌電子總經理陳振剛等。證券界也有叱吒一時的僑生葉,吉祥證券的葉輝,以及亞洲證券洪榮光、洪榮生兄弟,也是香港僑生的代表。
對於香港的文化與生活形態能夠在台灣流行,代表新聞局派駐香港擔任光華文化中心主任一職的作家平路認為,香港人可以把大眾文化與商機結合,並加以發揮,如電影、八卦雜誌就是如此。然「香港人有僑民文化的保守與固定,無論是飲食或是媒體文化的選擇等都比較單一,對外來的東西接受度不高。」
台灣文化多元包容強來台當跳板目標進軍大陸
「台灣則是可以包容多元、創新文化的地區,台灣的流行是與時俱進的,任何新文化或流行進來,台灣都可以轉化成自己的養分,而原本台灣欠缺的東西如阿一鮑魚或糖朝等,也可以迅速填補上去,當作另一種選擇,《壹週刊》與蘋果日報的加入,也不過是眾多雜誌與媒體的一項選擇,幫助台灣擴大雜誌市場罷了。」平路說。
不論香港人在台灣成功與否,不可否認的,「港仔」是群嗅覺敏感的經濟候鳥,他們在席捲台灣之後,下一個目標是更廣大的中國大陸市場。
買下台灣城邦的 TOM.COM 集團與壹傳媒,到台灣只是為了「練兵」, 以台灣與中國文化接近的優勢前進大陸。連糖朝的負責人馬佐治也說,他打算在大陸開分店,要將台灣的鼎泰豐與香港的糖朝一起帶到大陸去。看來,香港人才是「立足台灣,放眼大陸」的實踐家。(本文轉載自377期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