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千億鴻海帝國的郭台銘,在業界的影響力動見觀瞻,但他的內心世界,外界卻鮮少窺知。郭台銘接受《今周刊》專訪,披露他退休前的三大布局,以及退休後的三大心願,仍處處充滿郭氏的霸氣與自信。
外界看來,鴻海霸業命繫郭台銘一人,對郭台銘提出的退休論,多數人認為只是「煙霧彈」;不過,郭台銘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照常霸氣十足地表示:「別人愈不相信的事,我就愈要做到。」對於媒體過去不算友善的評論,郭台銘並不以為意;他說,這些批評,都成為鞭策他最好的方法。
郭台銘篤定地說:「科技產業高度變化,工作壓力大,五年後,我的身體狀況可能無法負荷,我已經在部署退休的接班計畫了,未來鴻海將交給四十歲的年輕人。我在二○○八年肯定會退休,這個目標已經確定,我將奮力達成。」
神祕的郭台銘,還首度透露退休後的三個願望:買個小島當島主,實行自認最為完善的政治制度;撰寫回憶錄,公開鴻海成功祕訣;以奧運奪金為目標,培訓體育人才。
不過,自我要求甚高的郭台銘,還是不忘強調,退休前一定要讓鴻海營收達到「我心目中的數字」後才退休,而這個數字將遠高於外界所說的「鴻海天險」每年兩百億美元。
不滿現實政治 買小島實現主張
郭台銘父親是國民黨員,但郭台銘對過去威權的政治體制,也持「反對」的態度。當兵時雖然「被迫」加入國民黨,但經商後,政治上一直保持中立的立場,三十年不變。只不過十年前有位黨外「戰將級」立委曾經找他支援經費,他也慷慨解囊,郭台銘曾問這位立委候選人為什麼找他募款,這位立委說:「因為你的錢很乾淨。」
在政治上低調的郭台銘,一向戮力營造與兩岸政治高層的良好關係,以確保鴻海取得最佳競爭優勢;不過,甚少對政治表達立場的郭台銘,有時看不過去,還是會「挺身而出」說出自己心裡的看法。
去年政治人物因為選戰大打口水戰,任意抨擊王永慶,甚至到台塑集團總部鬧場,郭台銘非常不認同政治人物的魯莽行為,他說:「儘管民主意味一切可以接受公評,但是政治人物大鬧台塑總部,卻講不出個道理來,非常不妥。」
郭台銘之父曾經擔任「三重埔」(現為三重市)的刑警,一生清廉,在板橋府中路的老家客廳,永遠只有硬硬的木板椅子,沒有沙發,而郭台銘面對這樣的儉樸生活,從小也自得其樂。
去年郭台銘還以自身經驗,建議面臨轉型的國民黨,「連戰應該離開中山南路的豪華大樓,將總部搬到三重埔檳榔攤旁邊,就會知道選民要什麼了。」
也許是郭台銘對現實的政治環境相當感冒,因此退休後的第一大心願竟是:「我會買個小島,推行自己的政治制度,島上的公民必須三十五到五十五歲才有投票權,其他人只有撫養權。」郭台銘說。
買個小島對身價八百億元的郭台銘並非難事,但要建立郭台銘「心目中的理想政治制度」,充分反映出他對現實的不滿,以及希望別人照著他的規則走,主導世界的企圖。
撰寫三本回憶錄 公開鴻海競爭祕訣
過去大家都批評鴻海的財報不透明,郭台銘強調,鴻海是國際大廠的專業代工廠,為了保護客戶以及公司的營運祕密,不公開都是為了保護股東權益,防止競爭對手學習。「不過,我會在退休後寫回憶錄,三年寫三本,把我的競爭祕訣公開;競爭對手看了,雖然可以學到東西,但已經晚了鴻海三年。」
儘管每天工作十六小時以上,大小會議不斷,郭台銘利用上下班的交通時間,隨時吸收成功及致富之道。郭台銘長年有閱讀的習慣,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他隨身從攜帶的手提包中拿出《成功不墜》以及《勇者致富》兩本書。
郭台銘透露,他都利用空檔的時間閱讀,要在十一月內把這兩本書看完。以郭台銘富可敵國的資產,還在專研《勇者致富》的方法,以鴻海如此成功的地位,還是繼續學習《成功不墜》的法則,戮力不懈的精神,能成就今天的事業絕非僥倖。
長年閱讀累積下來的成果,中國海專畢業的郭台銘,文筆早在業界有口碑,精闢的見解,回憶錄必然會未演先轟動,成為華人企業主的必讀之作。
改行體育經紀 誓奪奧運金牌
郭台銘雖然對鴻海的業績不事張揚,卻十分以自己的山西籍為榮,自古的山西大商賈特別多,中國的錢莊發源地也是山西,他常說:「總裁我是山西人,未來世界是3C(山西的諧音)的事業(3C就是電腦Computer、通訊Communication、消費電子Consumer-electronics)。」
郭台銘祖籍山西澤州縣,特別愛喝汾酒,他在深圳,每進一家酒店都先問有沒有老白汾,因為郭台銘這位大老闆,深圳各大酒店都擺上了老白汾,這也讓郭台銘覺得覺得很開心。去年他曾出錢為故居葛萬村修橋,設立獎學金,投資五百萬美元設立富晉精密模具公司,也是這位富商對鄉土的回饋。這樣的心情,一樣落實在郭台銘退休願望中,他要選擇一項中國人最弱的體育項目,去各地找具有潛質的青少年,聘請世界最好的教練,培養、磨練他們,進軍奧運,奪取金牌。
雖然郭台銘沒有言明會選擇哪個體育項目,不過身高一百八十公分的郭台銘,非常喜歡打籃球,未來退休選擇當籃球奧運金牌經紀人的角色,外界應不會感到意外。
大手筆購併 迎戰消費市場時代
為了讓鴻海順利交棒,實踐上述退休三大願望,郭台銘已經默默部署專業經理人,分別接掌集團九大事業群總經理。
嚴厲的郭台銘,要求各事業群的總經理一定要賺錢,每年營收必須成長三○%。雖然對下屬的要求極高,不過郭台銘也身先士卒,如果以每年營收成長三成估算,到了二○○八年,鴻海營收應可以突破一兆台幣(將近三百億美元),這個數字很可能是郭台銘要在退休前達成的終極目標。
為了達成目標,應付世界的改變,郭台銘觀察,未來是品牌與通路、製造與研發、全球成本的整合,這些趨勢將導致全世界的產業結構加速改變,未來鴻海將進行六大整合,迎戰消費主導市場的時代來臨。
根據郭台銘的布局,鴻海將在品牌與通路的整合、製造與開發的整合、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整合、消費市場主導需求的整合、SoC(單晶片系統)與關鍵機構零件的整合,並在全球競爭的整合做最適當的調整。
為因應劇烈的變化,郭台銘改變由公司自行成長的策略,轉變為購併公司或工廠,來加速鴻海業績的成長力道。十月十六日鴻海以六千六百二十六萬歐元(約台幣二十四億五千萬元)收購芬蘭諾基亞代工廠藝模(Eimo Oyj)公司;四十八小時不到,鴻海又宣布以一千八百萬美元購得摩托羅拉墨西哥手機製造廠,同時成為摩托羅拉代工合作夥伴。未來鴻海將與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國際手機大廠合作更趨密切,鴻海在手機製造領域的垂直整合也更臻完整。
十一月六日,郭台銘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購併國內第一網通廠國碁電子,這項三百億元的合併案又震撼業界。
製造的鴻海 轉型為科技的鴻海
這三大購併案,保守估計將為鴻海帶來六百億元營收的效益,未來的綜效發揮更將無可限量。當布局完成時,明年鴻海營收突破四千億台幣的成績,應該已經是郭台銘的囊中物。
郭台銘強調,鴻海的成功是不斷融合外來的文化,加上鴻海的執行力所發揮的縱效,舉鴻海合併國電的例子說明,郭台銘就是希望國電總經理李光陸,運用過去有效管理研發科技的專才,移植到製造的鴻海內部中,讓製造與研發做更有效率的整合。鴻海發言人丁祈安詮釋,未來郭台銘要當鴻海的李光陸,把紀律性的研發精神,落實在鴻海,讓製造的鴻海,轉型為科技的鴻海。
鴻海內部分為九大事業群,包括:精密模具與機械加工、網路連接器產品事業群、機電整合元件產品事業群、無線產品事業群、消費電子產品事業群、桌上系統組裝產品事業群、個人電腦事業群、網路系統整合事業群與群創光電。分別由徐牧基、盧松青、簡宜彬與陳穎仁、戴丰樹、戴正吳、莊宏仁、郭台成、呂芳銘、李光陸與段行建等菁英領導,不由中央集權,採地方分權分立的方式,全面由專業經理人接手,掌管鴻海事業群的大權,成為鴻海營收成長的中流砥柱。
今年七月,郭台銘以信託轉讓方式,將四萬張持股分別交付中國信託商銀與台新銀行。據悉這些價值五十四億元的股票,將分給女兒郭曉玲與兒子郭守正,郭台銘這些動作,強烈傳達郭台銘的心意,未來子女只會當鴻海的小股東,不會當鴻海的接班人。
交棒專業經理人 擺脫家族色彩
據悉,原本在鴻海實習半年的郭守正,目前已經自行創業,在美國成立遊戲公司,進軍數位內容市場,也積極部署大陸市場;郭台銘要求子女走自己的路,不會進入鴻海。排除子女接棒的疑慮,讓專業經理人放心,未來誰能力強,業績好,就可能成為鴻海新一代的接班人,擺脫家族色彩濃烈的鴻海文化。
郭台銘出身傳統產業的鐵塊加工,但他卻扭轉自己的宿命,躍升為世界級的科技大亨,他說:「二十五至四十五歲是為錢做事,容易累;四十五至六十歲是為理想做事,能夠耐風寒;所有的成功都是逼出來的,就是訂定目標,死命達成。」
在鴻海簡約的會客室,有一個金屬牌子,上面記載鴻海的使命:「鴻海將成為國際大廠的夥伴,在電子、電腦、通訊領域,成為世界第一的大廠……」,這是民國七十七年由郭台銘署名所訂定的鴻海發展目標,十六年來,郭台銘用行動與成績,完成十幾年前的承諾。
郭台銘曾說過一個故事:「鰻魚與鱔魚是天敵,養鰻人為了讓鰻魚長得好,會放隻鱔魚進去,警惕鰻魚,發揮求生本能,吃得快,讓自己長大,不要被天敵吃掉。」他希望媒體能當鴻海的鱔魚,持續鞭策鴻海。
外界看似神祕的郭台銘,解讀後其實很簡單:重承諾,定目標,使命必達;攀上成功頂峰後,享受征服困難的快感,這就是郭台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