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七○年代末開始,歷經幾波經濟熱潮,藉體制改革和體制漏洞的雙重便利,中國出現了一個曾經被誤認為是中產階級雛形的「新富階層」。這群「中國的富人們」正在貧富差距擴大的背景下日益凸顯出來,「李海倉事件」可以說是把他們的問題正式提了出來。
但台灣讀者不知道的是,這只是一個多月中,大陸發生的接連三起富人被殺事件的第一起,此後又有福建輪船公司總經理劉啟閩和浙江溫州富商周祖豹被亂刀捅死。這幾起事件使「中國的富人們」這一群體頓時成為大陸的熱門討論話題。
用國際公認的標準衡量,中國是沒有一個所謂「中產階級」的。自七○年代末開始,歷經幾波經濟熱潮,藉體制改革和體制漏洞的雙重便利,中國出現了一個曾經被誤認為是中產階級雛形的「新富階層」。
對這個階層,現在還只能用「富人們」這樣的詞來界定,因為我們還實在看不出他們的政治以及社會、文化屬性。這群「中國的富人們」正在貧富差距擴大的背景下日益凸顯出來,「李海倉事件」可以說是把他們的問題正式提了出來。
這樣的一個群體,有什麼外在特徵呢?以下一些數據可以給出一個輪廓:一九九六年,擁有金融資產最多的二○%家庭,所擁有的是中國全體居民、全部金融資產的四八%;一九九九年,這個比值是五五%;到了二○○二年,比值上升到六六%。
《北京藍皮書:二○○一年中國首都發展報告》提供的數據表明:北京市高收入家庭每戶平均總資產已達二三五.六萬元人民幣,而中國城市居民家庭財產每戶平均總值為二二.八三萬元人民幣。
二○○二年《福布斯》大陸富豪排行榜中,最低限由二○○一年度的資產四億元人民幣漲成七億元,而經此標準提高之後,二○○二年的排行榜上漲人數已由五十人擴充為一百人(還要考慮很多富豪拒絕上榜的因素)。
這些數據表明,在長達二十年的社會財富重新分配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個富人階層,這一階層所占全民財富的比重正在快速上升。這樣一個階層的組成如何呢?
根據按不同職業戶主家庭財產差異進行的調查,「中國的富人們」大致包括:股份企業負責人、私營企業經營者、證券業務人員、文藝個體戶、IT從業人員、個體經營者、銀行業務人員、社會中介人員、教授、事業單位負責人、三資企業人員、國家機關負責人、國有企業負責人、娛樂服務人員、文藝創評人員、高級廚師、職業股民、工程技術人員、科學研究人員和演員,需要指出的是,這裡還應當包括進黨政官員,他們擁有無法量化的無形資產。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大陸社會結構中,富人們已經占據了相當分量。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這一階層與其他社會階層的衝突必然日益擴大。「李海倉事件」引起廣泛關注,正表明社會階層的利益衝突已經到了不能不正視的地步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