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已經成為上海人生活重要的一環,每到假期前,上海人逢人便問:你要去哪裡?五一勞動節假期長達一周,與春節、十一國慶成為中國三大長假,上海周圍的旅遊名勝,也因此成為長假裡最方便的選擇。
西湖的春天仍然迷人。冷暖適中,湖風送爽,早晨的薄霧籠罩西子湖,走在蘇堤上,兩旁的楊樹、桃樹、李樹,綠意盎然,而水波粼粼,船影搖曳,遠處是這幾年蓋起的高樓,但是仍有角度可看到峰巒連綿,與宋朝的景觀並無二致。
古人種樹 今人乘涼賺錢
晚上的西湖則另有一番風味,在燈光打扮之下,長堤的樹影光彩奪目,遊人總聚集在文瀾閣的茶座,湖邊一字排開,面對蘇堤的夜景喝一杯龍井。雖然只有塑膠椅供應,也座無虛席。倒是要找一家湖邊的高雅酒吧,頗不容易。湖濱區這麼多飯店,我還是覺得只有香格里拉是唯一的選擇,可以喝上一杯威士忌或馬丁尼。
旅遊是中國成長最快的產業,也是入世後將第一批對外資開放的項目。去年中國旅遊業的總收入達到五千億元人民幣,舉一個小例子,上海附近的周莊,去年的旅遊收入是五億元人民幣。周莊與其他江南小鎮,正爭取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核定的世界文化遺產,老祖宗的生活樣態與文化內涵,形成今天中國旅遊業吸引世人的最大賣點。
走入西湖的曲院風荷或是郭莊,還是會對古人的生活境界驚豔不已,園林的巧思,亭台樓閣的雅致,水與草木相生與輝映。但若仔細看一看細節,就會發現水塘通常乏人疏通,許多小潭如一攤死水。西湖的支流岸邊,有當地居民用水洗衣清雜物。許多老房子無人照料,或是使用不當,殘破不堪。好不容易留下的亭台樓閣,被旅遊單位的販賣部占據,賣小吃茶水,與千篇一律的土特產。雕梁畫棟下,是花花的遮陽傘,廉價的塑膠椅,滿地滿桌的瓜子殼。古松下,不再是文人騷客吟詩弄文,而是一桌人打麻將牌。
這當然是一個不再優雅的世界,沒有人可以回到過去的文人生活。但是弔詭的是,所有這些景點莫不以古人的優雅遺產來賺取收入。所有的杭州人都熟知典故,知道斷橋不斷,孤山不孤,知道岳飛與秦檜,這些典故幫助他們向旅客兜售服務。但是沒有幾個人看過白居易的詩、蘇東坡的詞。文人的生活哲學已經是一個絕跡的東西。
旅遊業成長快 快到可以讓公司上市
遺產被當成是旅遊發財的工具,而與真正的文化傳承沒有關係。中國的崑曲早就被聯合國認可是文化遺產,但是靠崑曲賺不了錢,不會有人動腦筋到上頭去。
好的旅遊景點,首先會被私有化,也就是由私人企業經營。私有化之後,就是旅遊景點的上市,透過股票市場取得進一步開發的資金。早在一九九七年,黃山旅遊就在 A 股成功上市,現在已經上市的旅遊景點包括:張家界、桂林旅遊,還有泰山、峨眉山。第一次有朋友告訴我峨眉山已經上市,我還真搞不懂他在說什麼。
旅遊產品利潤如此龐大,政策如此寬鬆,無論是爭取私有化或是上市,已經在全中國發燒。中國首富劉永好的新希望集團已經獲得陽朔玉龍河五十年經營權,但是還嫌不夠,前一陣子宣稱將斥資十億元人民幣包裝桂林山水,推上國際舞台。但是最後沒談攏,桂林山水整體經營權的計畫仍然擱淺。
張家界上市雖然成功,但是在過分商業開發之後,最近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警告,如果不改善當地受到危害的生態與自然環境,張家界將被取消世界自然遺產的資格。
遺跡變商品 文化藝術變味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岳陽樓,也想要包裝上市,但因為古蹟環境脆弱,最後在文物保護單位的強烈反對下,暫時擱置。正準備上市的還有九寨溝、陝西兵馬俑等,九寨溝的年旅遊收入已到達七億元人民幣,可說來勢洶洶,勢在必得。至於周莊,一方面積極申報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資格,同時也積極尋求上市。但是目前每日旅客人數已經高達三萬人,遠超過當初同濟大學幫他們規畫的三千人,環境品質急劇下降。
人人都想要這個文化遺產的榮耀,杭州也不例外,浙江想把杭州與其周邊的文物與山水一起打包申請。但是這個遺跡,這個由文人的生活所塑造的世界觀,卻距離我們越來越遙遠了。
從平湖秋月走出來,湖旁的茶座滿是人潮,著名餐館樓外樓的大廈堂而皇之地蓋在旁邊,車水馬龍,看起來,西湖一年之中最繁忙的季節馬上就要揭開序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