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北京當局決定遷都,最有可能的理由是什麼?以後的事誰也說不準,但至少現在可以推論出的最直接原因既不是政治上的,也不是經濟上的,而是環境因素:華北乾旱一年比一年嚴重,北京水資源匱乏已成為嚴峻挑戰。
北京的用水窘境只是中國大陸水資源危機的冰山一角,從已公布的資訊中可以看出,若說大陸近千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是一片乾旱的大地,絕對不算誇張。
中國大陸的水資源分布極不平衡。全國水資源的八一%集中分布在占全國耕地面積三六%的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而占全國耕地面積六四%的淮河及其以北地區,水資源僅占全國的一九%。北方缺水尤為嚴重,三十年來華北地區已有幾千個湖泊消失,現在的缺水區總面積達五十八萬多平方公里,有八千萬農村人口飲水發生困難,一些城市已被迫限量供水。
與此同時,稀缺的水資源又飽受汙染之害。二○○○年全國汙水排放量達六百億立方米,其中八○%未經處理就排入江河湖區水庫。在七大水系中,有三分之一不能達到使用功能,接近五○%的城市河段汙染達到嚴重程度。目前大陸全年缺水總量約為三百億到四百億立方米,每年因缺水造成的工業產值損失近千億元。
大地乾旱,直接受損的是農業,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著名農業經濟學家布朗近日指出,乾旱造成中國糧食大量減產,使得目前中國每年糧食短缺達四千五百萬噸。到二○一○年,中國每年缺水為三一八億立方米,這將使淡水危機通過國際間糧食貿易從一個國家蔓延到全球。
大陸官方對水資源危機的嚴重性也坦承不諱,水利部副部長索麗生在上個月的「水資源日」時指出,水資源短缺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以上這些評論其實仍未看到乾旱威脅中國社會發展更深的一個層面,從歷史角度看資源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十九世紀末期中國北部農村地區連續爆發白蓮教、捻軍、紅槍會等農民騷亂,是與當時華北地區連年出現大旱與洪災交替的天災,導致饑荒流行有密切關係的。
華北地區是農業地區,對天的依賴性極強,農村地區的穩定實際上取決於糧食收成的好壞,這使得水資源成了地區性政治、社會局勢發展的重要關節。這個地區的乾旱問題如果持續惡化,它成為下一輪農民騷動發源地的可能性將大於其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