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上流傳著這麼一則關於台幹的笑話:十年前,台灣人到上海坐計程車,師傅(大陸對司機的稱呼)都會熱情地詢問:「 大爺,您是來投資的吧?」五年前,台灣人到上海坐計程車,師傅則是皮笑肉不笑地詢問:「 先生,您是來觀光的吧?」現在,台灣人到上海坐計程車,師傅則是同情地詢問:「 年輕人,你是來找工作的吧?」
台幹等於砲灰?這句話並不危言聳聽,雖然大多數台幹也都了解,當大陸本土幹部的忠誠度與能力漸上軌道之後,大量進用當地人才,淘汰人力成本較高的台籍幹部,是企業必然採行的措施,但事實上,讓台幹猶如芒刺在背的,甚至興起如歸去念頭的,不是來自企業精簡台幹的壓力,反而是同僚,尤其是未派駐大陸同僚的傾軋。
大陸業績做太好 返台遭人排擠
這家公司另一個研發經理楊恆貴,提到遭受公司內部暗箭中傷的經驗,不勝感嘆地說:「年初被黑函攻擊後,本來想說就算被調回台灣,也要走得光彩些,所以拚了命把整個團隊建立起來,沒想到回台灣開會述職時,朋友卻警告我,現在更多人想在背後捅你了。」原來不是做得不夠好,而是做得太好,太多人眼紅想取而代之。
國內某航空公司的大陸特派王克華,則形容自己:「好像被放逐在孤島,公司所有資訊,不管是對外公開的還是企業內部的,不管是台面上還是台面下的,我,全部不知道。」資訊的不透明有時不是企業制度不夠完善,多半卻是因為同僚惡意的傾軋。
負責軟硬體整合的楊恆貴,就曾因為公司內部資訊的不透明,而挨了一記悶棍:「原本大陸的研發團隊早在時限之前,就將產品送回去,但是負責人員卻沒有將後續的 BUG LIST 及測試時程表排在產品開發時程表中,也沒有回報我任何訊息,結果時間到了,東西交不出來,挨批的當然是派駐在外的我。」
企業內部本就是派系林立的小社會,互為爭奪權力而鬥爭,誰一冒出頭,誰就容易成為眾矢之的,細看史書上統兵在外的將領、封疆大吏,或求田問舍以自穢,不然則廣置耳目於廟堂,其目的都是為了防備流矢暗傷,而派駐在大陸的台幹,坐上了人人想要的肥缺,哪個人不眼紅?哪個人不想取而代之?事業未成,後方指責你能力不足,稍有成績,眼紅的人更多,背後的流矢自然也就接連不斷了。
若是台幹所要面對的問題僅是權力鬥爭,或許還好解決,可惜問題遠不只如此!企業主未能親臨戰線,仍舊以台灣的想法來面對大陸瞬息萬變的情勢,更是台幹心中無解的難題。
老闆來視察 嫌東又嫌西
目前大陸,光是北京、上海、南京、重慶四大直轄市,有戶籍登記的人口就已經將近五千萬,若將未登記戶口的人列入計算,可能超過八千萬,而大陸地區內陸貧困地區月收入可能不足人民幣五百元,但是在都市中卻可以看到進口賓士車滿街跑。
總而言之,即使不將大陸當地的政治管理方式列為風險考量,大陸地區仍是個極端複雜、傾向邦聯形式的國家,但是在這一個極端複雜的社會環境下,台商企業主卻還想用原來台灣那一套來開拓市場。
派駐在大陸的吳敬良就感嘆地說:「每次老闆來視察,我們哪敢不派專車接送,處處安排得好好的,但是老闆就以為這裡的生活這麼輕鬆,以為物價低,同樣的薪水在台灣可以請一個人,這裡就可以請三個人。」
這位吳經理在大陸任職一年後,由原本月租三千元的低矮平房,搬到月租八千元的涉外公寓,總經理來視察時,非常驚訝他居然住這麼高價位的房子,「八千元算貴?這還是北京四環外的偏遠地區呢!」對於主事者如此不了解北京當地的水平,這位經理至今仍印象深刻。
某電腦集團在大陸開拓遊戲市場的台幹也表示,由於集團背景,在台灣做任何事,最高準則就是不違背法律,但是在大陸市場,非法、合法,有著極大的灰色空間,如果事事都要依照台灣的規定來,「那真的什麼事都不用做了」,所以他現在的做法,就是先做了再說,事成之後,再向老闆報備一聲,如果在事成之前出事呢?「那也只有自己扛起來了」,這位台幹有點無奈地表示。
認為大陸市場可以一蹴可幾,也是企業主事者最大的毛病之一,吳敬良每次回台灣述職時,總經理總喜歡問問他:「你在大陸這麼久了,成天拿著公司的經費交際應酬,到底有沒有什麼成績呢?」
人不親土也不親 只有自己打拚
「我真的很想當面對總經理講,你覺得我幹得不好,可以把我踢回去沒關係,但是請你下次派人來的時候,挑一個你信得過的,給他久一點的時間,讓他在這裡好好建立一點關係,你要每半年換一個人來大陸,不如不要派人來。」
在企業內部尋求不到支柱,那麼彼此之間沒有利害關係的台灣「同胞」,會不會有著人不親土親的認同感呢?求證這個問題,得到的卻是令人悲哀的答案。
「不少人擺明跟我說,這是我自己的人脈跟經驗,我不會跟你分享。」「我在這裡聽到的,都是台灣人騙台灣人的例子。」可悲的是,有此感嘆的人從軟體、電腦到出版業都有。
這些台幹在大陸的經驗,使他們了解,在大陸,台灣同胞覬覦的是你的錢跟關係,而公司的同僚則是虎視眈眈地看著你的職位,主事者卻不知道你的努力,滿懷希望來到大陸,終於知道,自己不僅是孤軍,更是異鄉的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