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物流、金流去向扭轉 製造業回台 台灣振衰起敝最好的時刻
過去新台幣弱勢是常態,是因資金外流,那時台灣的經濟就像是浴缸的水,上方的水龍頭源源不絕流出,但底下的塞子沒有塞好,這是台灣過去三十年經濟發展的情形,主要是因為中國成了世界工廠,中國的土地、勞工,及招商條件都比台灣好,台灣企業過去很多都只投資中國,沒有投資台灣。
當資金不斷流出,台灣經濟也跟著每況愈下,製造業外移,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比重一度逾五七%。製造業不投資台灣,年輕人就業不易,低薪也成了常態,這是台灣低薪最大源頭。這次製造業回台,全台大缺工,正是台灣振衰起敝最好的時刻;台商回流,加碼投資台灣,正是經濟奮起的第一個要素,而催生轉機的是美中關係惡化,中國生產成本高漲。
大家都記得九○年代的那個年代,台股在一九九○年漲到一二六八二點,台灣的土地、房市飆升,工資高漲,逼得製造業外移。後來,中國經歷六四天安門事件衝擊,江澤民上台,積極走上經濟改革路線,當時逢高賣出台灣、逢低切入中國的台商抓住機運,康師傅、旺旺、寶成、正新、巨大、鴻海,可說是九○年代投資中國的先驅,成為快速在中國翻騰勝出的最大贏家。
時序回到現在,這次美中角力,貿易戰對中國課關稅,在中國生產成本已高的情況下,加速台商回流,這個回流有兩個面向,一是製造業加碼投資台灣的力道,二是資金回台。今年跟往常最不一樣的就是台商資金回流,導引新台幣升值。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前八月外資累計淨賣超台股(不含上櫃)六六九一.二億元新台幣,外資累計淨匯出一五七.二六億美元,但新台幣的強勢表現卻出人意料。
台商強力回流抵銷外資匯出 新台幣強勢出人意表
新台幣持續升值了一年之久,從三十一.七二兌一美元,到最近創下二十八.五六五兌一美元的新高紀錄。新台幣如此強勢,工具機業者第一個跳出來喊吃不消,因為利潤全被匯率吃掉。
外資賣超,資金又匯出,再加上兩岸關係不佳,中共軍機頻頻飛越海峽中線,兩岸關係如此不佳,有人形容台灣此刻是「風雨飄搖、內外夾擊」,但新台幣為何升升不息?這是因為有比外資匯出更多的錢流入台灣。我的判斷,在「港版國安法」通過後,有更多資金默默匯回台灣,像以四二○億元新台幣高價賣掉中國泰州廠房給藍思科技的可成,截至第三季公司帳上現金約九一一.六億元新台幣。
很多九○年代初期進入中國的台商,現在逢高賣出廠房,單是土地的利益就幾乎是天文數字。台商當年進入中國投資,除了租稅五免五減半,土地幾乎不要錢,工資又相對低廉,加上台商先天對土地敏感,投資之始,總是先批好土地;經過幾十年後,也許製造業已經利潤殺到底,但卻意外賺到土地升值的錢,台商可以說是中國經濟快速奔馳三十年的最大受益者。
現在羽翼豐碩的台商班師回朝,立刻發揮極大影響力,這是台灣經濟敗部復活的第一個根底;然後是美中從貿易戰到科技戰,台灣又意外成了贏家。二○一八年起,美國對中國的中興通訊展開制裁,接著劍指華為,然後大刀揮向中芯。華為帶來的急單效應,立刻影響台灣的出口,最顯著的是台積電營收在第三季出現井噴式大成長。
美國限令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只要有使用美國製程的,二○二○年九月十五日以後不得供貨華為,逼得華為必須積極拉貨。從台積電營收來看,五月營收原來只有九三八.一九億元,六月跳升到一二○八.七八億元,到了八月的一二二八.七八億元,九月是一二七五.八五億元。華為最後搶貨的急單,很可能是最大推手,台積電估華為九月拉貨增加十五億至二十億美元營收,這也創造了台積電空前最佳季報,台積電單季營收三五六四.二六億元創下歷史紀錄,前三季淨利也達三七五一.二億元,都是歷史最佳成績。
我半導體受惠美中科技冷戰 創造出口連兩月逾三百億美元佳績
反映到台灣總體經濟,台灣八月出口三一一.七四億美元,創下新高;九月出口也有三○七.一億美元,這是史上罕見的連續兩個月出口超過三○○億美元的好成績。台灣第三季出口達九○○.八億美元,前三季達二四八○.九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二.四%。在今年疫情席捲全球,對經濟帶來重傷害的情況下,台灣前三季出口居然能成長,這是異數——當然這與半導體的急單出貨有關,台灣出口的暢旺,從台積電的營運即可看出端倪。
而這當中,也可以看出美國與中國的科技冷戰的影響。從華為到中芯,一方面美國對中國展開科技封鎖,中國必須自力研發,祭出十兆元人民幣重金「全國造芯」,另一方面全力發展內循環,用中國內需力量來度過難關,而這也凸顯了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因為就如華為創辦人任正非說的,芯片(晶片)是急不來的,中國要用舉國之力發展晶片,沒有五年、十年蹲馬步的工夫,恐怕不容易有成果,這時候台商再度得到優勢,大家赫然看到晶圓雙雄的聯電崛起。
過去晶圓雙雄差距十分之大,但中芯受到制裁後,八吋晶圓熱度升高,單價上揚,聯電首季淨利二十二.一億元,第二季六十六.八億元,第三季營收與第二季相當,但淨利上升到九十一.一億元,前三季淨利一七九.九四億元,EPS(每股稅後純益)一.五元,這是聯電近十年最好的成績,從毛利率很明顯就能看到端倪。
二○一九年上半年,聯電毛利率約十一%左右,到第四季上升到十六%,今年的三個季度分別是十九.二%、二三.一%,到第三季是二一.八%。旺宏是NOR Flash快閃記憶體大廠,毛利率從去年的二五.四%上升到三五.九%,這也是因為中芯帶來的轉單效應。
這些年,台灣已成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聚落,除了晶圓雙雄,力晶改造力積電慢慢成氣候,華邦電、旺宏也拚到成長軌道;還有合併了華亞科的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也幾乎把生產基地全都搬到台灣,台中科技園區的廠房即將量產,美光有四分之三的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產能是在台灣生產。怪不得力晶創辦人黃崇仁說,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了幾十年,從未見過如此美好的境界,全世界每兩顆晶片,就有一顆是在台灣生產。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十幾年前,台積電對英特爾是「仰之彌高」,那時候英特爾是世界半導體巨擘,台積電市值還不到千億美元,經過今年這個大變化,如今英特爾市值只剩一八二一.九七億美元,台積電則跑到四○○三.八億美元,已是英特爾兩倍之多,與台積電合作無間的超微都快速崛起,輝達甚至超車英特爾,這是大家難以想像的新時代。

受惠美國對中芯出口禁令衍生的轉單效應,聯電近兩個月股價漲幅逾七成。(攝影/陳永錚)
台灣防疫決戰境外 內需消費力道罕見猛增
除了美中貿易戰、科技戰照亮台灣,台灣在今年疫情下也出現一個難以想像的亮點,那就是由於疫情出國受限,帶動難得一見的內需消費力道。
台灣人熱愛出國旅遊,過去幾十年來一直如此,前幾年,台灣人每年出國旅遊人數約一千七百多萬人次,每年出國的旅行支出約八千多億元新台幣。
今年受制於疫情,大多數人無法出國,根據交通部統計,二○二○年來台旅客估計約一三五萬人次,今年前八月比一九年同期約減少八三%,其中中國旅客減少九五%,而國人出國觀光,到九月為止是二二二.九五萬人次,減少八○.九%。出國變得困難,因此今年國旅反變熱門,今年預估國旅人數會達二.一億人次,將創下歷史新高。
民眾無法出國消費,加上下半年台灣疫情控制穩定,已連續超過兩百天沒有出現本土確診病例,而政府下半年推動的三倍券也帶來消費力道,大家看到澎湖成了全台旅遊勝地,花蓮、台東、屏東也成了熱門景點,還有很多「偽出國」行程、郵輪的跳島旅遊,全世界的郵輪多半停留在岸邊,只有台灣開得出去,這回國旅商機帶動的內需消費,也促成第三季台灣內需成長達五.○九%,這是台灣史上罕見的巨大內需消費力。
出口暢旺,加上內需消費轉旺,這是第三季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三.三三%的重要動力。統計經濟成長率有三個數字要看,一個是年成長(yoy),一個是季對季成長(saqr),一個是季增年率(saar)。用年成長來看,台灣年成長是三.三三%,換成季增年率是十八.八九%,這個數字更加強勁。
最近世界各國相繼公布第三季GDP,大家看到美國第二季用saar算是衰退三一.四%,第三季變成三三.一%成長;歐元區第二季是季衰退十二.一%,第三季用saar來算,成長十二.七%,這個現象顯示第二季急速下滑,到了第三季又快速拉回來。全世界經濟都在疫情籠罩中調整,台灣這回調整力相對不錯,這當中得到天時(美中角力)、地利(地緣政治、國內旅遊)及人和(全民抗疫有成),蔡總統在臉書及LINE的發言,可看出三大底蘊完全翻轉了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