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景氣的當下,有些企業不斷縮編、裁員,甚至關門大吉;但有些企業卻勇於逆勢而為,乘機購併對手以壯大自己。
英國財閥羅斯柴爾德男爵(Baron Rothschild)說:「當路上見血時,就是買進的時機了。」
對許多經理人來說,近來要維持生意就已經夠難了,更遑論是考慮冒險。畢竟我們就是因為過度冒險,才陷入了目前的金融困境。
但有少數公司卻勇於逆勢而為,而且大小都有。它們從破產法院裡挖掘商機、在價格上吃定供應商,並跟對手硬碰硬,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等最終情勢好轉時能占得上風。飛雅特(Fiat)克服反對聲浪,順利吃下了克萊斯勒(Chrysler)的大筆資產。玩具反斗城(Toys'R' Us)買下了史瓦茲玩具王國(FAO Schwarz),以增進市占率。
當別人縮手時,寶僑(Procter & Gamble)卻大舉投資研究。諾華製藥(Novartis)則是針對大多數人從來沒聽過的疾病,把它的未來賭在相關的發現上。
對大部分的主管來說,現在積極出手,感覺起來就是不對勁。但如果說有什麼極少數的時刻,克制本性是經理所能採取最明智的行動,大衰退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假如車子開始滑動,自然反應就是猛踩煞車,並把方向盤往方向猛轉。但物理定律的建議正好相反:要放開煞車,並跟著滑行才對。
並不是說此時應該冒進。恰好相反,研究顯示,經理人的腦海裡滿是恐懼,而少有貪婪。在二○○一年的衰退後,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研究了從八五年到二○○○年的交易案,其間的景氣有好有壞。它發現經過兩年後,不景氣時期的平均合併案使股東價值增加了八.三%,景氣時期的平均交易案反倒使買方的股價下跌了六.二%。作者的結論是,在有壓力時,收購者的行動會比較謹慎,並且會更積極地賺取每一分利潤。
在這種不穩定的環境中,經理人必須在謹慎和大膽之間取得平衡。波士頓顧問集團的資深合夥人格里.漢索(Gerry Hansell)說,現在怎麼做都很難,因為「大家都成了驚弓之鳥,而獲得允許的門檻又高得不得了」。
美國《商業周刊》著手分析哪些全球業者是往對的方向在冒險。它們的手段各異,但這些主管都有個共通之處:不只是想要在衰退中求生,更想要大放異彩。
瓦勒羅能源的乙醇大計
對瓦勒羅能源(Valero Energy)的尤金.愛德華(S.Eugene Edwards)來說,這筆買賣看起來頗為誘人:十六座乙醇廠待價而沽,它們的擁有人維拉山能源(Vera Sun Energy)則進了破產法庭。在跟競標對手短暫爭奪後勒羅今年春天拿下了其中七座最好的廠,外帶另一座廠的廠址。總花費是四億七千七百萬美元,遠低於它的價值。
乙醇價格暴跌導致維拉山關門大吉,當對手因此被嚇跑時,愛德華卻急著出手。瓦勒羅是全國最大的煉油業者它有個悠久的歷史是,在局勢不好時收購賤賣的資產。
但這是它第一次投入一翻兩瞪眼的乙醇生產遊戲。依照聯邦規定,到二二年時,煉油廠必須把乙醇的量給提高,所以現在就搞定供給,既能免除中間人,又能讓瓦勒羅做好準備,以便把乙醇賣給其他的公司。
太陽石油(Sunoco)也在搶進乙醇。五月十九日時,它獲得法院允許,以八百五十萬美元從破產的東北生質燃料(Northeast Biofuels)手中標下了它的乙醇廠。太陽石油的發言人說,北邊的紐約廠是東北部最大的乙醇廠,到一○年時,它將可為該公司提供二五%的乙醇。
由於有科學家大聲指責說,製造玉米乙醇所需要的能源比它產出的能源還多,因此近期的交易案並非萬無一失。但瓦勒羅和太陽石油所賭的是,歐巴馬政府對生質燃料的提倡將可降低這層風險。而且假如玉米乙醇被牧草和其他來源的乙醇類型所取代,兩家業者也能應付自如。
零售銳減使玩具反斗城的盈餘面臨了壓力,但這家位於紐澤西州韋恩市(Wayne)的零售業者所採取的因應之道卻是:讓自己繼續瘋狂大採購。五月二十七日時,它以未公開的價格收購了走高檔路線的史瓦茲玩具王國。滿銀資本市場(BMO Capital Markets)的分析師格瑞克.強森(Gerrick L.Johnson)對這項舉動讚譽有加,他說這筆交易使玩具反斗城在紐約和拉斯維加斯有了理想的據點,以及像樣的網站。
在許多情況下,對於快要破產的公司,最好是完全敬而遠之。美國銀行(Bank ofAmerica)去年同意買下搖搖欲墜的美林(Merrill Lynch)時,以為自己做了筆好買賣。這筆交易很快就拖垮了美國銀行的獲利,並使該行在九月時必須填補三百四十億美元的資金缺口,或是面臨更多的政府干預。
但大約在同一個時間所達成的另一筆交易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去年巴克萊投資銀行(Barclays Capital)選擇從破產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身上精心挑選有價值的資產,而不是買下整家公司。
這個決定已經獲得了回報。在輔導公司合併的生意上,巴克萊最近從第三十九名躍升到了第四名。
Zara要當「海外冒險家」
當許多公司因為衰退而在全球競逐上打退堂鼓時,有的公司卻試圖在海外爭取更廣大的立足點。
以西班牙的印第紡織(Inditex)為例,服裝零售店薩拉(Zara)即為它所有。印第紡織四千兩百六十四家店面的年營業額是一百四十億美元,而且它的供應鏈管理頗受稱道。
目前印第紡織正在積極擴張。等到十月,薩拉將在芝加哥的密西根大道(Michigan Avenue)開一家三樓層店面。這是它在美國的第四十二家店,並且是承接搖搖欲墜的陶伯專賣店(Talbots)過去所使用的空間。再過一月,它則將在新的露天場址開一家一萬零兩百五十平方英尺的店面,地點就在奧蘭多的佛羅里達大賣場(Florida Mall)。
多倫多的道明銀行金融集團(TD Bank Financial Group)也在美國大展身手。道明避開了有毒的次級房貸,有部分是因為加拿大的主管機關規定得很嚴格,所以現在它有充裕的資金可以擴張。從緬因州到佛羅里達州,道明在美國擁有一千家以上的分行,而且今年還要再開幾十家。道明打算從搖搖欲墜的美國銀行手上搶走客戶,所以它正大舉釋出房貸。它還讓分行全年無休地營業,以服務時間緊迫的消費者。
最受關注的海外業者大概就屬歐洲的汽車製造商,它們看到了在美國迅速擴張的機會。當美國對手在縮減廣告之際,福斯汽車(Volkswagen)的豪華品牌奧迪(Audi)今年則把美國廣告的預算增加了兩成之多。
在此同時,義大利的飛雅特也在六月十日順利完成了交易,並取得克萊斯勒二○%的股份。這使得飛雅特的製造商蘭吉雅(Lancia)和愛快羅密歐(AlfaRomeo)的品牌進占了更大片的美國市場。
亞洲的汽車製造商也在蠢蠢欲動。在祭出折扣來刺激美國的銷量後,韓國的起亞汽車(Kia Motors)打算在年底時到喬治亞州設廠。這將是起亞在美國的第一座製造廠,並代表這家韓國汽車製造商要承擔不小的風險。汽車業有許多分析師相信,即使美國的汽車市場復甦,這個行業也無法回到之前十年那樣,每年可以賣出多達一千七百萬輛車子。
寶僑要做「大膽的擴張分子」
有很多公司因應衰退的作法是大砍研發和其他專案,以保留珍貴的現金。但口袋夠深以及在不景氣時冒險的人經常能獲得回報。
麥肯錫(McKinsey)表示,表現優異的公司有兩倍的機率會在局勢不好時增列研發經費。寶僑看起來有各種緊縮的理由,四月時,它宣布七年來首見盈餘下滑,因為消費者選擇了比較便宜的替代品,而不用它的吉列(Gillette)刮鬍刀和汰漬(Tide)洗潔劑。對於寶僑在未來幾個月的前景, 投資人也一直深感憂心。
但該公司並沒有縮手,反而把○九會計年度的研發預算大膽提高了四.五%。華爾街的研究機構伯恩斯(SanfordC. Bernstein)估計,金額是二十三億美元。它還實施了在它一百七十一年的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資本擴張:未來五年內,世界各地將有十九座新廠。寶僑的主管說,消費支出的長期展望相當看好,所以他們現在必須大舉出擊。
有些公司甚至是一面削減現有費用,一面投資長期作為。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最近祭出了員工買斷措施,以降低薪資成本。但它也在它的路線圖上增列了幾個重要城市。西南最近開始飛往明尼亞波利斯–聖保羅,而且很快就會把紐約和波士頓納入飛行網。
在此同時,沃爾瑪(Wal-Mart)所擁有的營業模式可能很適合類似的經濟情勢,但它並未滿足於坐收日益豐厚的獲利。它反而跨入了一直未能充分開發的地區,包括芝加哥在內。該公司打算在混亂的南區開設超級中心。
(By Joseph We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