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信用緊縮造成企業債市場潰堤,缺口遍及美國、歐洲、第三世界國家。
潰堤的產業,除了央行緊盯的航空、能源等,最大的威脅則來自債台高築的中國房地產。
信用緊縮進入颱風眼 Fed砸4.5兆美元才能化解倒閉潮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前任主席葉倫,在二○一七年六月底,曾明確表明:「受益於金融海嘯之後銀行體系的改革……,我堅信在我們有生之年,不會再經歷另一波金融危機。」嗯,現在再去問一次葉倫,肯定不會這麼樂觀。
二○二○年三月還未過完,金融市場已經發生兩次前所未見的劇烈震盪,先是股市大逃殺,然後是債券基金大擠兌,兩次相差一個禮拜,都在星期四。
三月十二日,美股道瓊重挫一○%(九.九九%,二三五二.六點 ),創下一九八七年以來最大的單日跌點。道瓊在二月十二日才創下歷史新高二萬九五六八點,孰料隨即連續重挫,僅僅十九個交易日,就在三月十一日跌掉二○%,寫下歷史上「最快墜入熊市」的崩盤紀錄;然後隔天再跌一○%,至截稿的三月二十日,道瓊已經剩下一萬九一七三點,距離歷史高點跌幅深達三五%。
第二次大震盪發生在一周之後的三月十九日,債券市場遭到瘋狂大擠兌,投資人從債券基金瞬間贖回一○九○億美元,造成全球債券價格暴跌;高收益債券與美國國債之間的利差瞬間飆高至六.七個百分點,創下二○○八年雷曼兄弟破產當時的水準;連流動性最高、平日穩如泰山的美國十年期公債,在台北時間晚間七點半,都創下利率暴漲○.一二一%、單日漲幅十二.二%的歷史紀錄。
台灣人記憶中的銀行擠兌,是存款戶擠在銀行門口,銀行內的櫃枱堆滿成綑像磚塊一樣的現金,銀行經理拿著大聲公喊話、維持秩序,呼籲存戶冷靜,卻壓不住門外擠兌群眾沸騰咆哮,恐慌喧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