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曾因西方國家的殖民而衰落,然而隨著中國、印度與東協經濟的強勁成長,
特別是在印度享有人口紅利的巨大優勢下,亞洲再次主導全球經濟的日子已然不遠。
一九八○年至二○一○年的三十年間,中國年均經濟成長率高達一○%,一二年成長率降至七%,一五年進一步降至六%。根據國際貨幣基金今年四月估計,今年中國的成長率將為六.二七%。一八年中國人口為十三.九五億,二○五○年將下降至十三.四億。
鑑於人口持續減少,中國經濟成長率無可避免將下滑。根據資誠(PWC)分析,二○一五年至五○年,中國實際GDP年成長率為三.四%。另一方面,印度的成長率為四.九%,大幅領先中國。
整體來說,東協國家在此期間經濟表現都相當強勁。越南成長率為五.三%,菲律賓為四.五%,印尼為四.三%,馬來西亞為四.一%。按預測,到二○五○年時,亞洲經濟體將成為世界GDP第一。
資誠估計,屆時中國將成為全球GDP最高的國家,GDP高達六十一.○七九兆美元,印度則為四十二.二○五兆美元位居第二,至於美國則跌至第三位,為四十一.三八四兆美元,印尼排名第四,日本排名第七。在前七個國家中,有四個為亞洲國家。很顯然地,亞洲再次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
十九世紀初,亞洲是世界經濟成長的引擎。根據英國經濟歷史學家麥迪遜的統計顯示,一八二○年中國占全球GDP的二八.七%,而印度占十六%。也就是說,中國和印度就占了全球GDP近五成。然而從十九世紀中葉開始,亞洲經濟因西方國家的殖民而衰落。
二戰後,亞洲國家相繼重新獲得獨立,成長率也再一次傲視全球。亞洲此波成長復甦態勢由日本領頭、香港、台灣、韓國和新加坡緊隨其後。一九八○年後,中國和印度開始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