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的信用風險」是中國官方對接管一事的說法,細讀財報,一切皆有跡可循。
而此案一出,傷害市場信心,也影響銀行流動性,更考驗了中國中小銀行的抗壓能力。
五月二十四日,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簡稱保監會)聯合發布了一則公告,決定自該日起,對中國包商銀行實施為期一年的接管,接管工作由中國建設銀行主導,創下繼一九九八年來,中國首次有商業銀行被監管機構接管的紀錄。消息一出,中國資本市場一片譁然。
成立於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的包商銀行,是內蒙古自治區最早成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總部設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並於中國主要城市設有十八家分行與二九一家社區與小微支行(專提供微型企業放款的簡易銀行)等營業據點。若按核心資本淨額計算,包商銀行排名全中國第三十七位,在中國城市商業銀行中深具指標性;另一方面,包商銀行還有另一個知名身分:「明天系」。
「明天系」為明天控股公司及其控股、參股公司的簡稱,由中國知名富豪肖建華於一九九九年創立。肖建華的事業版圖橫跨銀行、保險公司與證券,股權遍及全中國逾四十家重要金融機構,控股家數更高達二十三家。當年台灣的南山人壽,有意引進博智金融作為策略夥伴,以及日盛銀行目前背後的大股東建高集團,兩者的幕後主導人物都指向肖建華。
「被接管」有理由
負債攀升 超過規定三成
為何包商銀行會被接管?中國人民銀行與保監會給出的解釋,是包商銀行存在「嚴重的信用風險」,對於風險究竟有「多嚴重」,官方卻未給出進一步的說明。
惟若細查近年的公開資訊,可發現包商的「被接管」並非毫無緣由。其一,在於包商銀行過低的資本適足率。根據公開數據,截至二○一七年九月底,包商銀行的資本適足率為九.五二%,其核心一級資本適足率為七.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