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兩人在達沃斯論壇中的重要觀點整理,以第一人稱呈現。從中,你能體會大師眼中對於一九年的憂心,以及他們未來一年會隨時緊盯的觀察重點。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辦人達里歐:
市場無法承受升息
經濟比「令人失望」更慘
經濟正在放緩,不但是美國減速,歐洲、中國及日本也都無法避免,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景氣循環周期的尾聲;在此同時,各國央行能夠出手的空間卻非常有限。這個局面,將定義一九和二○年的全球經濟走勢。
對中國、美國以及歐盟等全球三大經濟體來說,未來一年的經濟成長率恐怕會離「及格」的標準非常遙遠。這三大經濟體將會經歷劇烈減速,所謂「巨幅」,指的是比「令人失望」還要更加慘烈的減速。
在此同時,各地的政治及社會對立問題也愈來愈嚴重了。當你把這些現象綜合觀察,當前的景況,與一九三○年大蕭條期間其實具有驚人的相似性。
二九至三二年間,當時我們有債務危機、利率下探到零的超低水平,而聯準會在當時也曾瘋狂撒錢、用力購買金融資產,大幅度地推升了金融資產的價格。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孕育了社會兩極分化、對立與民粹主義的強勢崛起。另一個驚人相似之處,在於當年同樣出現了新興強權與既有強權的衝突激化。如今,作為一個新興強權的中國,正在從各方面試圖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
政治的變數總是與經濟局勢高度連結的,此時此刻,全球經濟正處於一趟短債週期的尾聲。然而我們卻正以過快的速度在緊縮貨幣政策,這是一種錯誤,一種資本市場已經無法承受的錯誤。
停止升息,經濟才有機會恢復均衡
以公司債為例,我們(指美國)下調了公司所得稅,同時又讓利率低到讓許多企業願意透過大規模發債以購買金融資產,特別是對那些發行公司債融資以進行併購的企業。然而,(隨著利率的上調)公司債的成長趨勢已不可持續。當前美債殖利率顯示,聯準會應該暫停升息,如果債券殖利率上升得更快,我們將會有其他問題,而停止升息,才有機會讓經濟恢復均衡,讓其以較慢的方式成長,且能暫時免於一場典型的衰退當劇烈的經濟減速發生後,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或許都會開始趨向寬鬆,但從利率的角度看,要讓市場對降息的幅度有感,聯準會現階段還沒有這樣的籌碼與空間。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
聯準會成「助殺」力量
美股走入熊市已不遠
我對自己的預測能力沒有太多信心,不過,我認為一九年的確存在市場「轉熊」的風險。股市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迎來收縮,畢竟,牛市已經持續太久,而我們已經開始看到了一些衰退跡象,卻又還沒有迎來真正的市場收縮。
至於是什麼樣的風險會導致熊市降臨呢?在我自己的分類裡,這可以被歸類為「敘事風險」。一種來自於市場集體出現負面情緒、導致熊市「自我實現」的風險。
回顧過去幾場重大經濟危機,無論是一九二○到二一年的經濟衰退、一九三○年的經濟蕭條,乃至二○○七到○九年的金融海嘯,我們會發現一些共通的「敘事」。然而不巧的是,這些造就災難的「敘事」,從去年初以來就不斷地在我眼前上演。
敘事起於一八年一月初,當時一、二月股市歷經了大約一○%的修正,然後在同年的九月及十二月的聖誕夜時,我們又看到了一波巨跌。若從高點計算,標普五百指數從前一波的高點下跌約達十九.八%,這幾乎已符合典型熊市的定義(編按:熊市定義為跌幅達到二○%。)
牛市已久,加上巨幅修正的股市動盪不時出現,這些跡象自然開始撩撥市場情緒,但要讓「敘事風險」全面爆發,還是需要一些導火線。其一,來自於聯準會。
一般認為,聯準會是由一群力求穩定市場的人組成,在過去葉倫(Janet Yellen)擔任主席期間,聯準會的政策立場亦是相對溫和且可預測的。但走到現在,聯準會已是驅動此次股市下調的一股主要力量。
(圖片/WEF提供)
聯準會升息、中美衝突 股市關鍵指標
除此之外,關於當前的美國政府停擺,這多少令人憂慮,也反映了美國政壇的兩極分化現象,儘管此事對市場的走向並未造成太嚴重的影響,但我認為它在一定程度上會引發焦慮情緒,導致市場更容易波動。至於長期因素,會顯著衝擊全球成長前景的,是來自於(以中美為首的)科技產業的發展衝突。
整體來說,聯準會的升息、中美衝突,就是二○一九年股市信心是否全線崩潰的兩大關鍵指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