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開淵遠流長的金融史,二○○八年金融海嘯,無疑是該被記上一筆的慘痛教訓。然而,經過了十年,眼下金融環境的走勢,似乎正在告訴我們,華爾街光鮮亮麗的金融家們,並沒有上歷史課的習慣。
回顧○八年當時的危機,又被稱為次貸風暴,源頭是低信評的次級房屋貸款發生大規模違約潮,最後如同推骨牌一般,幾乎壓垮整個金融體系。而其中有一項衍生性金融商品,在串聯起這些骨牌中,扮演了重大推手,它的名字是「擔保債權憑證」(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簡稱CDO)。
藉由CDO,一家銀行得以把放出去的貸款,透過如投資銀行等銷售渠道,重組、包裝成更高信評等級的商品,賣給一般投資人。銀行藉此換回現金後,將拿到的現金再去放款給更多有借貸需求的人。換句話說,負責審核貸款對象、替風險把關的是銀行,但承受貸款風險的卻是一般投資人,銀行因此有動機用更寬鬆的方式去核發貸款。最終,浮濫的信用貸款越來越多、金額越滾越大。
金額越滾越大,代表著整個結構也變得越來越脆弱。一旦房市轉壞,因為不良信貸太多,用以作為抵押品的房屋,很快便開始出現違約潮。當銀行拿沒收的抵押品去市場拍賣,房市受到供給過多影響,跌得更快,形成惡性循環。
與此同時,CDO商品出現大幅跌價,甚至形同壁紙。投資人發現苗頭不對、開始擠兌,連累了其他並未出問題的金融商品,許多金融機構紛紛周轉不靈。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而如今,透過CDO產生的過度浮濫放貸現象,正在經由一個叫做CLO的產品重演。CLO被戲稱為CDO的親戚,全名是Collateralized Loan Obligation,中文稱作「擔保貸款憑證」。單單只讀CLO的名字,已不難看出CDO的影子。
根據彭博八月十五日的報導:「CLO今年上半年在美國的發行量約六九○億美元;富國銀行集團預估,全年預計上看一千五百億美元,將創歷史新高。」相較之下,這個數字在過去的歷史高點,是二○一四年的約一二四○億美元。在去年重新成長到約一一八○億美元後,今年可能一舉大幅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