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他的意見或許最具風向指標意義。偏偏,走到今天,他的說法卻又令人有些摸不著頭緒。
隨著新興市場債務危機浮現,五月十七日,安聯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在推特上提醒,「美元轉強、美國公債殖利率攀升,再加上油價回漲,已對新興國家帶來壓力。」並在專欄文章中提出更嚴肅的預警,直指新興國家的特性就是「短期風險快速傳染」。
然而過了十天,五月二十八日,他卻再度發表了一篇專文,令人意外的建議「留意新興市場長線買點」。字面看來,這位老兄在短短幾天之內,態度竟然有了一八○度的轉變。
伊爾艾朗到底在想什麼?投資人究竟該怎麼參透這些「既重要、卻又看似矛盾」的建議?這個問題,得從破題的第一句話開始談起:他的意見是現階段最具指標意義的風向球。
新常態溫床不再 大環境變遷下 事隔九年再提警訊
為何最具指標意義?原因在於過去近十年的新興市場資產增值趨勢,完全符合他的宏觀藍圖。二○○九年,他與債券天王比爾.葛洛斯(Bill Gross)共同擔任太平洋資產管理(PIMCO)投資長;當時,市場甫經歷了驚濤駭浪的金融海嘯,美國聯準會祭出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聯手全球主要央行印鈔救市。解構熱錢狂潮可能流向後,伊爾艾朗大聲喊出了「新常態」一詞。
新常態的核心論述是這樣的:全球經濟將陷入長期低成長,成長動力將從已開發國家轉至新興市場國家,在低利率、低成長的環境下,資金必將同步移向新興市場資產。幾句話,對比後續發展,像是一錘定音。也因此當他在五月首度示警時,就像宣告九年前那句「新常態」對新興市場的推論「時效到期」,大環境的轉變,讓他必須思考新的故事。
然而,伊爾艾朗說故事,往往也是格外謹慎的,這與他的背景有關。他不僅是資產管理業界的操盤老將,還曾在國際貨幣基金(IMF)工作十五年,是典型、嚴謹的經濟學家。
事實上,伊爾艾朗是「成功預言○八年金融海嘯」的大師之一,他在○八年一月完稿的《大衝撞》一書中,警告全球經濟必將出現劇烈的混亂。而該書的另一重點,在於解讀資產價格波動的雜音,如何演變為真正的經濟衝擊。某種程度上,伊爾艾朗這一回要說的新興市場新故事,也是一套從「大環境變遷」、「實際經濟表現」到「資產價格雜音」三者統包的複雜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