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特質,才是跨國銀行搶著要的人才?國際企業又如何磨練即戰力?
花旗張聖心認為,高壓環境下,未必要跑得最快,但一定要耐挫、跑得久。
每年率先起跑的外商銀行儲備幹部(Management Associate,簡稱MA)徵選又開始了。最具觀察指標的花旗銀行也鳴槍起跑,今年預計招募二十位以上具備領導潛質與國際化視野的頂尖人才。由於錄取率低,脫穎而出者可說是精英中的精英。
訓練有成,各界積極挖角
回顧花旗銀行來台五十三年,透過這套MA制度,培養出無數優秀的台灣在地化主管。這些人才,在國內金融圈開枝散葉,特別是企業金融人才,成為本國金控積極挖角的對象。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產業界財務長三大領域,可說是花旗幫的天下,在國泰、富邦、中信、開發金控扮演要角(見左頁表),連政府部門也延攬入閣。二○一六年接任金管會副主委的鄭貞茂,就曾任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為何花旗人備受國內銀行業青睞?
二十三年前考入花旗MA的開發金控資深副總經理張立人說,花旗是美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跨國銀行,在全球的分支機構多,推出的金融商品多樣性也充足。因此,在台灣開放銀行民營化過程中,挖角花旗人擔任高階主管,成為許多金控家族取得Know-how、建立制度最快速的捷徑。
二○○三年,時任花旗台灣區總裁的陳聖德加入中信金控、擔任中信銀總經理,可說是最知名案例,當時跟隨他加入中信金團隊的花旗中高階主管達二十餘位,轟動金融圈。這群中信「小花幫」日後轉進其他銀行,花旗人才庫儼然成為國內銀行總經理的搖籃。
此外,○五年,花旗集團欲參股浦發、廣發銀行,時任亞太區商業銀行處主管的王幼章率領大中華區十幾位中高階主管進駐浦發銀行。後來花旗成功參股廣發銀行,時任花旗台灣區總裁的利明献更轉任行長,見證中國金融改革開發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