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市場不景氣,一旦陷入通縮螺旋,即使採取寬鬆政策,也不容易脫離通縮的惡性循環;本書作者以長期陷入通縮格局的日本為例,解釋通縮為何會是各國政府的頭號大敵。
不景氣時東西會賣不出去,有時賣方會降價求售,如果這種情形持續下去,就會引發通貨緊縮。不過這種通常是短暫性的,若所有企業都甘冒赤字風險降價求售,最後一定會出現倒閉潮,但實際上賣方會減少生產,所以沒有必要降價求售。
真正的問題在於多數賣方若減少生產,就會減少雇用,勞動力價格會下降,薪資會變少,只要薪資下降,企業就能減少成本,售價也因此調降,就這一點來看,或許引發通縮的最大原因就是不景氣。
陷入通縮〉東西賣不出去景氣惡化
另一說法是日本銀行(即日本央行)沒有讓充分的資金在社會上流通,才造成通縮的結果。當社會上流通的東西數量與資金數量比率產生變化時,東西的價值與資金的價值比率、也就是價格也會跟著變化。
通常學者們會用貨幣數量學說來展開艱深難懂的辯論,身為景氣預測專家,若要問我的意見,我倒覺得,「只要銀行有融資的對象,當然就會把金庫裡的現金拿出來借給企業,但若銀行沒有融資的對象,也只好把現金拿去寄放在日本銀行,所以資金當然不會在社會上流通,貨幣數量學說根本顛倒了因果關係。」
前面提到造成通縮的最大原因是不景氣,但通縮有時也會成為不景氣的原因,因為人們會想「再等一下,物價就會降更低」,因此減少購買的欲望,尤其是金額巨大的房屋與企業設備等,如此一來,東西會更賣不出去,讓景氣更惡化。
不景氣時,預測實質利率(利率扣掉預測物價上漲率)會往上調,同樣讓景氣惡化。要將利率定為負利率通常不容易,所以在物價下跌時,實質利率很容易變高,阻礙投資。不僅企業減少投資,銀行也會預測擔保品的價值下跌,開始對融資採取謹慎態度。
通縮對已經借款並投資的企業來說,也是一大負擔,因為保有資產的價值跟著降低,產品售價也跟著降低,唯獨借款餘額沒有減少,還款的負擔相對變重。雖然能和存戶的正面效果相抵銷,但只要企業倒閉,員工失業等各種問題就會將景氣往下拉,最後仍是負面效果比較大。
抑制通膨〉只須採取金融緊縮政策
通縮不僅是不景氣的結果,也是原因,代表有可能陷入通縮→景氣惡化→更進一步通縮……的惡性循環,這種情形稱為「通貨緊縮螺旋」。一旦通縮就有可能陷入通縮螺旋,即使採取金融寬鬆政策,也不容易脫離通縮狀態,因為實質利率不可能降到底。
相較之下,通膨或許還比較簡單,想阻止通膨,只要採取金融緊縮政策,刻意讓景氣變差就行了。雖然要控制不讓景氣惡化超出必要程度,還要在底線之前抑制通膨狀態,並非容易的事,但只要有覺悟多少會造成景氣惡化,倒也不是辦不到。
當日本銀行設定通膨率目標為○%的時候,結果有可能落在正二%與負二%之間;當日本銀行設定通膨率目標為二%時,結果有可能落在○%到正四%之間,這也是讓日本銀行傷透腦筋的地方。
通膨率最好是零,但若真的將目標設定為零,有可能最後結果是負二%,到時要讓通膨率回到零勢必很難。相反地,若將目標設定為二%,有可能最後結果是正四%,但要將這個數字恢復到二%,並不會太難。
既然如此,就將通膨率目標設為二%,這就是日本銀行黑田總裁目前的想法。
(本文選自第二十二章‧洪依婷整理)
竟然這麼簡單的經濟入門書!
作者 塚崎公義
●日本久留米大學商學系教授。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律系,曾服務於日本興業銀行(現在的瑞穗銀行)。
●著有《增訂版 淺顯易懂日本經濟入門》、《世界最淺顯易懂的有用經濟教科書》、《避免年老破產的資金教科書》等
譯者 蕭雲菁
出版 晨星出版(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