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央行政策指向與市場走向,從來沒有過這樣南轅北轍,究其原因,一是央行自身對經濟的把握下降,二是QE政策已老⋯⋯
二○一六年開局,不僅風險市場流年不利,各大央行也是。
中國人行試圖將匯率形成機制從盯美元移開,結果A股大跌,全球市場恐慌。歐洲央行推行負利率,市場擔心銀行的利差,銀行股慘遭拋售。日本央行祭出加碼版QE,日圓兌美元當天從一一六暴貶到一二一,孰料渡邊太太高點平倉套利交易,幾天內居然升回一一一。聯準會升息,卻面臨美國經濟數據明顯惡化、海外市場動蕩,市場判定升息難度加大,十年期國債利率降到一.八%,資金基本上預期今年不再加息,對聯準會今年預計升息四次的指引視若無睹。
央行政策指向與市場走向,好像從來沒有過今天這樣南轅北轍。究其原因,一是央行自身對經濟的把握下降,政策搖擺,削弱市場的信任,風險溢價上揚,資產價格自然動蕩。二是QE政策已老,央行被迫尋求新的非常規政策,但是對政策藥性拿捏不準,對市場反應無法預判。三是貨幣當局與市場對話明顯生疏,預期管理不到位。
非常規貨幣政策實施經年,對實體經濟並未帶來實質性的改變,全球增長困境沒有打破,唯一經濟復甦的美國也出現需求回落。同時資產價格上升遠超過經濟基本面的改善,市場對風吹草動反應劇烈。
貨幣寬鬆政策,放大許多原本已存在的錯位和失衡。從石油價格到垃圾債,從中國經濟到銀行風險,比比皆是,而且一個資產種類出事如何傳導風險到其他市場,沒有人能真正說清楚的。更有甚者,市場交易的趨同性越來越明顯,一旦出錯價格動蕩就非常大。
這些年來市場變化大,從交易主體到交易種類,從衍生產品到場外交易,從全球互動到高頻槓桿,監管與市場脫節,次貸危機因此爆發。危機後依靠天量的流動性,央行度過幾個難關,但是監管與市場脫節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隨著QE政策進入變局時代,央行選擇工具、引導市場、把控風險的能力受到測試。二○一六年來央行的政策動作,招來市場一片倒彩聲。第一次考試,看來央行們表現得不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