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開發工銀將退場 凱基銀行扛起獲利重任 開發金轉型商銀 完成最關鍵拼圖

開發工銀將退場  凱基銀行扛起獲利重任  開發金轉型商銀  完成最關鍵拼圖
凱基銀行今年增資後,將晉升到中大型銀行規模,圖右為凱基銀行董事長魏寶生。

梁任瑋

金融風雲

攝影/吳東岳

956期

2015-04-16 15:30

辜仲瑩為了完成開發金轉型的大夢,近年展開一連串組織改造計畫,除了購併萬泰銀行,加強消費金融業務,如今,台灣最老牌工業銀行——開發工銀也將退場,集團逐步轉型為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營運模式。

開發金

▲點擊圖片放大

 

「二○○八年金融海嘯過後,是讓開發金控大股東辜仲瑩,認真思考轉型商業銀行的關鍵。」一位中華開發金控(以下簡稱開發金)前主管透露,就在辜仲瑩入主開發金整整十年之後,終於,開發金一步邁入關鍵的轉型期,宣告從工業銀行轉入商業銀行市場。

在一九九○年代的台灣投資界,開發金旗下的中華開發工業銀行(以下簡稱開發工銀)曾經是響亮的金字招牌,包括台北一○一前董事長胡定吾、聚鼎科技董事張忠本等,都是早期開發工銀培養出來的台灣金融投資人才,只要待過開發工銀投資部,等同於一張「就業保證」,成為許多券商、投資公司爭搶的人才。

到了劉泰英掌權時期,開發工銀更因為國民黨黨營事業色彩,而具有呼風喚雨的影響力。其後,隨著政黨輪替,○四年由中信辜仲瑩入主,台灣投資環境也逐漸萎縮,開發工銀的直投部門規模不但變小,未來甚至要轉型為AMC(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看在外人眼中頗有感嘆。

「他想做的是成為摩根士丹利一樣的投資銀行,也因此,近十年投入大量資源購併券商;但金融海嘯後,讓他不得不面對現實,工業銀行業急速萎縮,而且作為一家金控不能偏重在券商業務,導致獲利來源的不穩定性太高。」這位開發金前主管表示。

因此,辜仲瑩痛定思痛,決定大刀闊斧轉型。開發金去年九月購併萬泰銀行後,隨即展開一連串組織改造計畫,萬泰銀行更名為凱基銀行後,將在今年五月增資三八○億元,加上原資本額一九○億元,股本躍升至五七○億元,晉升為中大型銀行。

 

▲開發金控將轉型為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營運模式,一圓大股東辜仲瑩的大夢。(攝影/吳東岳)

首部曲:合併大華證券 結合銀行業務發揮綜效


另外,開發工銀更加速轉型。金管會一聲令下,預計在一六年九月中之前繳回工業銀行執照,未來六年內也將逐步降低「直接投資」部位,由目前七百億元降至三百億元,以增加財務槓桿空間。意味著這家一九五九年成立的工業銀行,將正式轉型為商業銀行。

根據開發金規畫,為了提升凱基銀行的資本適足率,開發工銀預定今年五月一日,將屬於商銀相關業務的資產與負債,概括讓與凱基銀行,將減資三六○億元上繳開發金控,作為開發金控對凱基銀增資的主要資金來源;開發金預計對凱基銀行增資三八○億元,作為凱基銀支付給開發工銀的移轉對價。交易完成後,凱基銀總資產將超過五千五百億元,明年起,凱基銀行將成為開發金主要的獲利來源。

這消息或許不令人意外,但也凸顯台灣的工業銀行,長久以來受到兩個限制,一是無法吸收一般大眾的存款,自有資金比率高,直接投資沒有槓桿空間;另一個是無法經營商業銀行的業務,獲利來源顯得局限,從開發金過去幾年的營運績效不佳就可看出困境。

「凱基銀行就是銜接開發金轉型的橋樑。」港商野村證券台灣區研究部前主管王嘉樞表示,凱基銀行未來勢必得扛起過去開發工銀的貢獻,如何適度運用凱基銀行與凱基證券結合後的綜效發揮,將是開發金控轉型成功與否的觀察重點。

王嘉樞指出,凱基銀行的前身萬泰銀行原本是一家獨立小銀行,資源並不多;併入開發金後,除了開發工銀原本企金的業務可以互補,凱基證券是台灣第二大券商,旗下二十萬名證券存款戶,若可從其他銀行轉至凱基銀行,對於降低資金成本、提高利差應有幫助。

事實上,早在一二年,凱基證券合併大華證券,就已吹起開發三階段轉型的首部曲;今年第二階段是透過萬泰銀行更名為凱基銀行,將開發工銀業務釋出給凱基銀行,替開發工銀退場鋪路。

 

開發金控

 

二部曲:吃下萬泰銀 改名凱基銀 要提升ROE


美系外資券商分析師指出,開發金吃萬泰銀的第一步就做得不錯,由於只付了一倍的股價淨值比,不算太高;儘管日前人事整合傳出紛擾,但萬泰銀的不良資產已大致清理乾淨,都是開發金接手後的利基。

另一部分,過去開發工銀營運模式單純,財務槓桿效率低,進而拖累資金運用效率,使得開發金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低於同業平均,而影響其評價;在與凱基銀行合併後,將提升開發金整體的ROE。由於凱基銀行過去受限資本額相對不大,業務推展動能薄弱;未來在開發金控資本移轉挹注下,可以發揮商業銀行更高的槓桿效益。

根據去年財報,凱基銀行的消費金融仍占獲利近五成,未來在資本額擴大的前提下,搭配景氣仍溫和向上,凱基銀行的放款業務勢必會再成長。

 

三部曲:創投基金管理 工銀將退場 接手直接投資


最後,開發金轉型的第三階段是將開發工銀轄下的「直接投資事業群」業務轉換為「創投基金管理公司」(GP/General Partners),這主要是因應開發工銀退場後,直接投資金額將從七百億元降至三百億元。

根據開發金財報,開發工銀直接投資標的以消費性產品及服務業為最大宗,占比約三成;其次為工業及製造業,其中曾經讓開發工銀獲利頗豐的台積電持股比率已相當低。但一四年開發工銀直接投資業務稅前獲利貢獻仍達四十九.八億元,占開發工銀全年獲利五八%;一五年獲利來源主要還是靠處分直接投資,以開發工銀直接投資帳上至去年第三季未實現利益還有六十四億元來看,應該還是遊刃有餘。

不過,創投基金管理模式需要時間做出績效,也必須花費更多心力,才能對外籌集更多資金。因此,去年開始,開發工銀就已持續發行五檔私募股權基金,並籌設另一檔創投私募基金,對外募了二五○億元。

「開發工銀這兩、三年最大的轉變,就是學習放下身段。」開發金發言人張立人表示,為了獲得投資人青睞,開發金將從過去直接投資較為強勢的姿態,轉化站在客戶立場著想的服務業角色。

此外,開發金也積極爭取外資機構認同,但根據已接觸的外資法人認為,開發金仍需要令投資人更興奮的故事與利多題材支撐。王嘉樞表示,以開發金目前ROE僅七%,要追上一線金控的一○%至一五%以上的水準,除了將閒置資金作更有效率的運用,獲利模式要更穩定,不要受景氣波動影響,才會更得到市場肯定。

 

凱基證券  開發金的金雞母

 

開發金控即將轉型為商業銀行步入新的里程碑,在旗下成員之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由開發金大股東辜仲瑩創立的凱基證券,在去年證券商承銷業績排名亮麗,不管承銷金額或件數,均拿下市場龍頭寶座。

 

凱基證券去年營收155.8億元,稅前獲利36.1億元,其中承銷部門貢獻卓著,凱基承銷件數高達48件,總承銷金額287.25億元,比第二名富邦證券的117.08億元高出一倍多。

 

亮麗成績背後,其實是一場場貼身肉搏戰。

 

據了解,凱基證券在合併以承銷見長的大華證券之後,如虎添翼;加上近年從外資圈找來麥格理資本證券前分析師呂穎彰、劉明龍等人,分別擔綱研究部主管與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再加上對蘋果供應鏈相當熟稔的郭明錡,提供承銷團隊相當扎實的產業研究資源,皆有助於爭取發行公司在選擇承銷商辦理初次上市櫃及推薦興櫃掛牌時,有較大優勢。

 

凱基證券不僅扮演開發金控金雞母的角色,在海外布局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三大獲利引擎承銷、經紀、債券均衡發展下,將領銜開發金打南下亞洲盃,希望延續過去10年在東南亞累積的成功在地化經驗,發揮集團最大綜效。

延伸閱讀

富邦金、國泰金、開發金...14家金控上半年狂賺3374億!最賺是這2家,全年獲利挑戰紀錄「要看3重點」
富邦金、國泰金、開發金...14家金控上半年狂賺3374億!最賺是這2家,全年獲利挑戰紀錄「要看3重點」

2024-07-15

金融股發威!開發金、國泰金填息了,除息紅包財還有2檔等接棒...他懊惱曾全部出清,3理由重返存股
金融股發威!開發金、國泰金填息了,除息紅包財還有2檔等接棒...他懊惱曾全部出清,3理由重返存股

2024-07-03

開發金(2883)股東會通過0.5元股利!未來改叫「凱基金」要花多少錢?董座:會低於1億元
開發金(2883)股東會通過0.5元股利!未來改叫「凱基金」要花多少錢?董座:會低於1億元

2024-06-14

開發金延攬沈榮津、20年高盛老將加入,總座:新團隊沒熱身期,未來不排除啟動購併
開發金延攬沈榮津、20年高盛老將加入,總座:新團隊沒熱身期,未來不排除啟動購併

2024-05-28

開發金控品牌再造里程碑 規劃更名為「凱基金控」
開發金控品牌再造里程碑 規劃更名為「凱基金控」

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