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金管會放寬壽險業投資額度,大型壽險公司只買不賣,次級債券市場交易量慘澹,對於目標成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來說,寶島債下一步該如何走?
政府力拚寶島債的目的,在於活化國內債券市場,並且建立台灣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隨著發行爆量,台灣看似往此目標大步邁進,但如果對比「交易量」的數字,卻也讓人看見隱憂。
據統計,今年六月至十月,寶島債平均單月交易量僅有三十六億元,雖已比上半年平均單月十二億元成長許多,但以此金額,仍然只能用一攤死水來形容。「以這樣的次級市場,寶島債的前景仍然不能樂觀。」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說。
次級市場不振對實質市場的影響,可從香港經驗來看。在發展初期,點心債同樣面臨次級市場沒人玩的情況,賣方主導市場之下,債券利率始終偏低,而在二○一一年下半年人民幣前景看淡後,點心債價格又一度急挫,衝擊企業在港發行點心債的意願,也就是次級市場回頭打壓了初級市場。
凱基證券債券部經理詹博欽表示,在一個流動性不足的次級市場,容易造成債券價格超漲超跌,不利長期發展。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也表示:「寶島債的下一步,是積極造市,把次級市場炒熱。」
當前可立即執行的作法,是讓「不同企圖」的買家進來。目前寶島債主要買家集中在國內壽險業者,他們的企圖多半單純,「買了不賣,穩賺約三%左右的殖利率」。吳中書舉例,政府應積極設法鼓勵「企圖心更強」的海外買家進場。
相較國內壽險業者,境外投資人往往操作更靈活,買進之後,較有適度釋出籌碼的機會。目前外國投資人來台投資本國企業所發行寶島債須就源扣繳一五%,稅率高於香港點心債,金管會雖已釋出稅率降為一○%的想法,但仍須進一步與財政部溝通。
此外,亦有業者表示,國內銀行業者投資寶島債目前仍須計入對陸曝險額度,因此牽制了銀行投資寶島債的意願,「銀行與壽險不同,銀行主要鎖定三、五年的報酬率,不太會看到二十年那麼久。」換言之,若能提高銀行業者參與意願,應能提高寶島債的周轉動能。
日前,金管會也已表示,正研擬國內銀行投資寶島債不必計入對陸曝險,種種作為若可上路,對寶島債的次級市場應屬正面;但放眼國際,除了香港持續深化人民幣市場,新加坡、倫敦等地也正覬覦人民幣商機,寶島債次級市場的活絡工程,是該加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