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揭開高頻業者神祕面紗的書,改變美國政府的金融監管態度,開始對引發高度爭議的「高頻交易」實施控管,故事得從一樁神祕的工程開始講起……。
倫敦政經大學畢業的路易士,第一份工作就落腳華爾街的所羅門兄弟公司,擔任債券部門的交易員。初出社會、熱中寫作的他,多年後對這份年薪十萬美元工作的形容是,「華爾街已瘋狂到支付剛畢業、對金錢毫無概念的小毛頭高薪,讓他們假裝是金融專家。我就這麼誤打誤撞地找到題材。」
路易士選擇辭去這份錢景無限的工作,坐在書桌前,靜靜地寫出轟動當代的《老千騙局》,這本半自傳性的書籍,被外界公認是形容八○年代華爾街醜陋面的經典,熱銷百萬本。
此後,他陸續寫出《大賣空》、《自食惡果:歐債風暴與新第三世界之旅》等書,出版的十五本書,題材多元,超過一半登上《紐約時報》的暢銷排行榜。同時,他曾為多家知名雜誌撰稿,包含《紐約時報雜誌》、《彭博》等,並曾為《浮華世界》貼身採訪美國總統歐巴馬六個月。
「高頻交易」引發大論戰
「高頻交易」引發大論戰
▲獲利手段具爭議的高頻交易存在多年,卻在路易士出書後,才真正引起廣泛的關注。
(圖/Getty)
簡單來說,高頻交易就是靠高速網路——以千分之一秒計算的電腦系統,搶先在其他投資機構下單前,預先搶購目標股票,再瞬間以更高價格賣出(詳見本刊九○五期「百萬分之一秒閃電搶單 掀華爾街風暴」)。
路易士形容高頻業者猶如黃牛票賣家,它對金融市場毫無貢獻,只是利用科技變相增加投資者的仲介費用。在路易士揭開它的神祕面紗後,瞬間占據美國各大媒體,引起激烈辯論。多次的媒體採訪,路易士總是立場堅定、語氣凌厲地強調,「高頻交易業者正操縱股票市場。」
高頻交易並沒有觸法,但它的巨額獲利恰巧彰顯金融制度的漏洞,讓它默默從投資者身上多刮下一層油脂。美國證券委員會原本對高頻交易淡漠以對,卻在此書出版後,改變作法,在五月以一張針對紐約交易所四五○萬美元的罰款,象徵性懲處與高頻業者合作的交易所;並在一千兩百家小型股的交易方式上做出數種實驗方案,例如將股票計價單位由一美分提升為五美分等,以找出最能避免市場受高頻業者影響的措施。
路易士一向擅長以平易近人的故事及筆法解釋複雜問題,即使是艱澀難懂的高頻交易,在他筆下也能引人入勝。
以下摘自本書第一章,一開始,路易士即是從一樁神祕的工程開始講起……。
資料傳輸速度是決勝關鍵
資料傳輸速度是決勝關鍵
但,大家都沒追問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為什麼?
這條電纜,直徑只有一吋半,黑色塑膠外皮包覆著四百條頭髮般細的玻璃纖維;工人們被拆散成一個個的小團隊,只曉得某一小段電纜的鋪設方向。公司刻意不讓他們知道這條電纜的真正目的,以確保消息不會走漏。「一直有人問我們,這是什麼最高機密嗎?是政府的計畫嗎?我只能說,是啊!是啊!」一位工人說。
工人們如果想知道些什麼,照理說應該來問史派維(Dan Spivey)。
但史派維是那種很謹慎的南方人,口風緊,能不說就不說。他原本在傑克森市當了幾年股票經紀,不開心,所以不幹了,說「要去做點好玩的事」。但他口中所謂「好玩的事」,其實是跑到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租個牌,自己操盤。
他很清楚:掌握芝加哥個股選擇權價格與紐約個股現價之間的落差,是一門可以賺大錢的生意。每一天,都會有太多兩邊價格無法同步的狀況發生,然後,你可以用一個比現價還高的價格,賣掉手中的選擇權,賺到差價。
不過,要賺到這種錢,你動作得非常、非常快才行。而所謂快的定義,也在快速改變。例如在二○○七年以前,交易者的速度是有極限的:交易大廳裡的交易員是人,買賣全得透過這些人;但在二○○七年之後,這些交易所大多已經只剩下一堆電腦與資料中心,這一來,交易的速度再也不受人類極限的影響。唯一會影響速度的因素,就只剩下從芝加哥到紐約之間的資料傳輸效率了。
更精確點說,是從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資料中心,到位於紐澤西州卡特瑞市的那斯達克交易所隔壁的資料中心。
大費周章埋線路 只為求快
大費周章埋線路 只為求快
大約二○○八年,史派維發現了一件事:這幾個大型交易所之間的資料傳輸速度,與理論上可行的速度之間,有段很大的差距。舉例來說,以當時光纖的傳輸速度,你想同時在芝加哥與紐約兩地下單,來回只需要十二毫秒(一毫秒就是千分之一秒)。然而,那些由電信業者所提供的線路,速度卻緩慢得多,而且很不穩定,今天可能要花十七毫秒,明天則可能要十六毫秒。
這些光纖幾乎都是跟著鐵路,從一個大城市延伸到另一個大城市。無論從西邊的芝加哥或東邊的紐約出發,剛開始的路線都還算直,但到了賓州,就開始歪七扭八了。原因:阿勒格尼山脈。
唯一能筆直穿越阿勒格尼山脈的,是一條州際高速公路,依美國法律,業者是不能在高速公路邊埋設光纖的。於是史派維找到一份更詳細的地圖,然後把他心目中的鋪設路線畫出來。「這是法律所允許的最直路線。」他說。他所規畫出來的路線,比那些電信業者的現有線路整整少了一百英里以上。
到了二○○八年底,全球金融市場陷入風暴之際,史派維特地跑到賓州,找到一位建商,一起沿著他規畫的路線跑了一趟。兩人花了兩天時間,清晨五點就起床,一直開車到傍晚七點。
幫客戶搶時間 多收十倍錢
幫客戶搶時間 多收十倍錢
史派維成功說服了曾經擔任網景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總經理、同樣出身傑克森市的巴斯代(Jim Barksdale),投資這項估計需要三億美元的工程。雖然他們把公司取名為「廣布網絡公司」(Spread Networks),但是實際上的工程卻都藏在一家家紙上公司名下,而且刻意為這些紙上公司取了非常普通的低調名稱,例如Northeastern ITS、Job8等。巴斯代的兒子大衛掛名公司董事,負責與光纖必須穿過的約四百個鄉鎮談判。
他非常堅定地相信,這條光纖將是一個大金礦。他們所推出的服務──也就是:速度。但他們無法確定的是,對於一位美股交易者而言,擁有比別人更快的速度,到底值得付出多少錢?
他們算出來的金額,是一個月三十萬美元,大約是一般電信業者價格的十倍;租用者還得自己購買訊號擴大器等周邊設備,加總起來,每一個客戶得花上一千四百萬美元。
一年花一千四百萬美元,怎麼賺回來?
一年花一千四百萬美元,怎麼賺回來?
為了營造有利於銷售的氛圍,同時避免競爭對手跟進,他們拖到二○一○年三月,也就是預定完工時間的三個月前,才開始去找客戶。
「每一次都有公司執行長在場。」史派維說,他們所造訪的,全都是市場上賺最多錢的人。這些人的第一個反應,幾乎都覺得不可思議。而史派維早有備而來,他隨身帶著一份大地圖(四尺寬、八尺長),一步步說明他的計畫。
雖然埋在地下三尺的光纖你看不到,但看看那些設在地面上的訊號擴大器,從芝加哥傳到紐澤西的訊號,每隔約五十到七十五英里就需要擴大器的輔助。為了放置這些擴大器,史派維在光纖沿途都蓋了戒備森嚴的大樓。
能快一點 就有人搶著買單
能快一點 就有人搶著買單
而這些人,正是史派維所瞄準的客戶。從這些人的反應看來,他們之所以能賺到錢,靠的就是比市場上任何人快;為了多爭取到一微秒(百萬分之一秒),有些人會不惜一切。
史派維發出第一份新聞稿,宣稱「從芝加哥到紐澤西之間的資料來回傳輸時間,現在只需要十三毫秒」。「那是金融史上最讓人下巴合不攏的事件之一。」史派維說。
究竟這條光纖有什麼用途,負責架設的工人們還是摸不著頭緒。大家只知道,那些華爾街的人超想、超想、超想要這條光纖,而且也很想把別人擋在門外。有一次,史派維去拜會華爾街上某家大公司時,告訴對方假如一次繳清,租用光纖的價格是一年一千零六百萬美元,假如要分期付款,價格大約兩千萬美元。該公司老闆說,他需要想一想。
後來,他回覆時,只問了史派維一個問題:「(編按:基於不讓太多同業租用這條光纖的考量)你可以把價格提高一倍嗎?」
快閃大對決:
一場華爾街起義
作者︰麥可.路易士(Michael Lewis)
知名作家。曾任所羅門兄弟債券交易員,出道作《老千騙局》(Liar's Poker)便讓他躋身國際暢銷書作家之列。另有已改編為電影的《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魔球》(Money Ball),以及《大賣空》(The Big Short)等多本暢銷著作,為《紐約時報》及亞馬遜暢銷書榜常勝軍。
譯者:林旭英
出版:早安財經文化(201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