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金管會對銀行業金檢評等報告的名次被公開,引發金融圈譁然。誰排前?誰殿後?這不僅影響各家銀行未來的業務開放空間,更是各家董座的顏面之爭。
更讓銀行業者心驚的是,金管會官員竟然在國會殿堂上公布官股行庫的名次,因為檢查局局長鍾慧貞在答詢時指出,八家官股行庫中,表現最好的是第一銀行,最差的是合庫和台企銀,此話一出,更讓金融圈譁然。
這個前所未見的「金檢評等」,金管會大致對金融業者提出包括財務健全、法令遵循、消費者保護、風險管理四大項目進行評等。鍾慧貞還特別說明此次的評等,主要審核內控內稽和公司治理的表現。
銀行業者指出,像這次金檢不僅排出名次,甚至還對外公布「部分名次結果」,是前所未見;業者被評鑑時不僅不知道會被「公布成績」,連被公布的銀行也是此時才知道自己在這次評等中的表現,令業者直呼這種方式實在「壓力太大」。
事實上,這份所謂的「金檢評等」報告,是在上述的四大項目之下,還分別列出許多評等細項。金管會將給予從A至E的五種分段評等(rating),最後提出總結評論。金管會將據此作為日後管理個別金融業者的業務開放和金檢頻率高低的重要參考。
經過此一公布,所有業者更謹慎對待評鑑的公正性。
例如,銀行業在資產規模大小、分行家數等的差距往往都很懸殊,舉例來說,評鑑中某家有二百家分行的國銀,轄下有五家分行出錯,而某家有六十家分行的國銀有四家分行出錯,但此時,前者的積分就會比後者來得低,因為其出錯的分行家數多了一家。
去年評等之初,就有不少金融業者提出希望金管會能用相對數字取代絕對數字進行評比,才不會發生排名吊車尾的不見得是壞學生,但名列前茅的不見得讓業界心服。
當然,只要有評比、排名,難免會有前後之分,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圈,排名公布不僅影響未來業務推廣的空間,更是面子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