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日前突然緊急放寬銀行業赴中國參股的最大限制,當時就有人嗅到敏感氛圍,直呼「華一銀行要落槌了!」台灣金融業為什麼要爭搶華一?
市場反應不如預期,似乎也凸顯了一些問題。
其實就在華一銀傳出好消息的五天之前,九月十九日,金管會突然宣布,解除台灣金融業赴大陸參股銀行最大的緊箍咒,就是刪除銀行赴大陸投資不得超過淨值一五%的限制,當時就讓不少市場人士嗅出敏感氛圍,「有人要得標了!」
也是幾乎同一時間,原本年底才要拍板決定的華一銀增資案,突然傳出緊急提前到十月底、十一月初就要對外宣布增資人選,因此,此時傳出富邦金是最可能人選,並不意外。
但對此結果,市場似乎不很買單,一位大型金控董事長直言:「市場不了解華一銀的真正價值。」
富邦金領先 國泰金緊咬
「華一銀最大價值有二:一是中國布局一步到位,另外是一次擁有絕對的控制權。」這位董事長分析,不論誰買到華一,都將大幅領先所有台灣同業的布局,這也是讓台灣包括兆豐金、國泰金,及這次傳出好消息的富邦金,多年來始終緊咬不放的原因,未到最後一刻,還是「人人有希望,個個沒把握」。
如果拿華一銀和目前富邦金擁有的廈門商銀相比,前者擁有全國性執照,而且取得絕對控制權兩項,都是勝出的條件。
據了解,富邦金是目前為止出價能力最強、也是唯一派人進到銀行內,做過實地查核的金控,在這場競賽中,居於領先地位。但國泰金緊追不放,尤其國泰金擁有雄厚的出價能力,是否未到最後一刻不掀底牌?或許也是國泰金與富邦金股價齊揚,甚至略勝一籌的原因之一。
不過,所有的「入圍者」,「近幾年來,每人都飛北京超過十次以上。」一位知悉內情人士表示,其中所下的工夫、心力,超乎外界想像。
顯然,無論是富邦蔡明忠、或是國泰蔡宏圖,華一銀在他們心裡的價值,遠遠超過市場的認同。
因此儘管要付出的代價不小,以去年底華一銀財報估算,股本十一億人民幣,淨值二十四.六億人民幣,若以之前有人喊出股價淨值比二.五倍計算,要取得增資後一半股權,至少要付出二五○億新台幣。不過,和其帶進的兩岸金流效應相比,顯然這筆錢花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