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投資銀行出售的巨額交易件數與金額,今年創下新高;投行表示,在IPO表現不佳、市場風險陡升之時,能以最短時間買進已掛牌的低風險類股,成為法人青睞的投資管道。
九月十日,聯電透過瑞士信貸,以每股九十六元、折價四%,將聯詠三%股權賣給國際投資人,共進帳五千八百萬美元;更早之前,二月二十七日,由摩根大通銀行操刀的F-TPK宸鴻大股東Balda釋股,總金額就達三.一九億美元,是今年投行主導的巨額交易當中最大者。
這不是個案,今年以來已有十一件透過投行所賣出的巨額交易,累計籌資金額已達十七.二三億美元。為何巨額交易成為今年企業籌資主力?投資銀行業者最能嗅到風向球。
負責聯電釋股聯詠的瑞士信貸台灣區總經理邱慧平指出,全球央行施行寬鬆貨幣政策,市場游資對股票市場並非沒興趣,而是在不確定性風險高漲下,投資保守氛圍當道,尤其對IPO股票更不敢輕易嘗試,體質佳、風險相對較低的個股遂成為好標的。
花旗亞洲企業金融暨投資銀行副主席郭冠群表示,按經驗來看,股市巨額交易越多,代表成熟度越高,台灣大型的股市掛牌企業,經過十幾年來的發展,透明度高,風險性低,尤其在市場不確定性提高時,這種大型掛牌股票透過巨額交易售出的管道,特別受到市場資金青睞。
「市場越亂,巨額交易越多。」摩根大通證券董事長林照寰則從交易面舉例指出,對於想要賣五千萬美元持股的企業而言,如果平均單日成交量僅有二百萬美元,透過公開市場交易,不但時間長,而且市場突然一個壞消息打下來,就可能產生重大影響;若此時有投資銀行出面斡旋,可能縮短時間,大幅降低可能額外衍生的風險,也使巨額交易蔚為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