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長張盛和一席「公股釋出」的政策宣示,讓一掛金融圈大老闆緊張到睡不著覺。這些財長口中「不具影響力、沒有主導權」的股票,恐怕在在牽動金融業老闆心中最大的擔憂。
表面上,財政部雖然僅直接持有包括台灣金、土銀、合庫金、兆豐金、第一金、華南金、彰銀、台企銀八大公股金控、銀行的股權,但其實際影響力非常大;透過八大行庫對外再一層控股,財部得以施展其影響力。
台銀集「萬千股權」成關鍵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財政部持股一○○%的台灣金控,透過台銀及台銀人壽持股,成為華南金的第一大股東;以及身為台壽保、台灣產物的第二大股東,並且以逾二五%、一七%的股權,緊追在台壽保董事長朱炳昱、台產董事長李泰宏家族之後。
也因此,不論是華南銀行蕫事長林明成,或是朱炳昱、台產李家,都絕對「禮遇」這位台銀大股東。林明成在去年改選中,以手上將近三成股權的實力,竟坦然接受「由官股拿下金控董總座」的結果。據了解,林明成在改選過程中,很早就定調,「一切接受官股安排」,以不起衝突、維持和諧關係為第一要務。
如果與過去開發金、國票金等官民爭執相比,林明成讓外界見識到這位板橋林家掌門人,對「最大股東」的禮遇之姿。
此外,維持密切的業務合作,以維繫雙方良好的關係,也是「官民互治」的維繫之道。例如,台產之前才邀請台銀合作土地開發;而台銀看好李泰宏家族長期對土地開發的敏感度,因此去年即點頭答應旗下的台北市館前分行,加入台產在台北車站附近,大面積土地都更案的整體開發計畫。
而朱炳昱就更不用說了,多年來,台銀手上逼近三成的台壽保股權,對朱炳昱而言,有如魚刺在喉,吐不出來也吞不下去。尤其台壽保的績效一直表現不俗,外界不乏覬覦台壽保者;因此每次只要政府一談到「釋股」,朱炳昱就繃緊神經,深怕一個不小心「漏接」,經營大權就要旁落。
據了解,朱炳昱已經不只一次主動向財政部提出方案,要買下政府手上的股權;但因為之前二次金改的陰霾未散,因此政府對此戒慎恐懼,也讓朱炳昱心中大石一直懸在那兒。
此外,國票金控的釋股恐怕就更敏感了。儘管去年在國票金的經營權之爭上,曾因為某黨政高層與國票金大股東的友好關係,使得各大行庫集體買進國票金股權,但隨著經營權之爭落幕,各大行庫開始陸續出脫國票金持股。
官股如今握有國票金僅剩約一○%的股權,但仍是僅次於德安集團董事長黃春發的第二大股東,未來一旦釋股,勢必再度牽動經營大權。
光從台灣金控對這幾位大老闆的「牽制權」就可看出,若真要封所謂的台灣金融「股王」(持有其他公司股權最多者),台灣金控絕對坐得起這個寶座。因為台灣金控旗下的台銀,正是集「萬千股權」於一身的重要樞紐,也是這次釋股大戲的主角。
打開台灣金控對國內大小金融業的轉投資明細,光是國內十六家金控裡,台灣金控透過台灣銀行控股的,就有六家金控;除了華南金、第一金、兆豐金公股金控,像是開發金、元大金、國泰金三家民營金控,台灣金都有控股。
立法院預算過關困難重重
不過,財長的政策發言是否能夠「言出必行」,仍有變數,最棘手之處,就是得看立法院的態度。據了解,日前財長一發言,已經引發立法院財委會不同的看法。
因為釋股必須編列預算,而這筆為數不小的費用,事先須經過立法院同意才能執行,否則立院大刀一砍,一切都白搭。
但擺在眼前的是,不論台灣金控或土銀的釋股預算,每每送到立法院就會被刪掉,例如開發金與元大金,台銀目前分別持股二.一二%及二.三一%,釋股預算在立院來去已數回合,但每次都未被獲准釋股;甚至由於開發金近幾年來爭議不少,立法院還要求台灣金控要釋股開發金前,「必須先來財委會報告」。
連上述要釋出「零股」都有實際執行的困難了,更不用說對於台產、台壽保這類持股比重在二成上下的整批性股權釋出。儘管這兩家金融業,都符合財政部「非具政策任務,也沒有主導權」的定義,包括董事長、總經理,目前也全由最大股東民股指派,但未來釋股過程,據悉連財部內部,都沒有太大把握。
因此,財政部大釋股,到底只能消極處分財產、增加國庫收入,或是因此能發揮帶動金融市場整併,甚至為金融業引進更多元投資者等宏觀效益,恐怕立法院是一個重要的關卡。在當前對於公股股權釋出充斥「賤賣國產」、「圖利財團」等質疑下,財部的釋股能否真正做出成果,恐怕仍有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