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內,國內就有兩家中小型券商被購併,其中,包括由股市聞人賈文中所負責的鼎富證券;業界解讀,賈文中對市場判斷精準,當他「急流勇退」,等於是對券商吹起逃命號角。證所稅衝擊下,中小型證券商恐將掀起一波逃亡潮。
短短幾天的兩樁購併案,可以充分看出證所稅風暴對於股票市場的衝擊,在對未來台灣股市悲觀的預期心理下,中小型證券商的大股東們似乎已經紛紛決定用腳投票,逃離這個不值得繼續留戀的市場。
收購太平洋證券 永豐金證券晉升國內第四大
太平洋證券成立於股市大多頭的一九八八年,設立初期的大股東包括太平洋電纜、太平洋建設等國內知名企業,當年是市場分量極重的綜合證券商。
然而後來太平洋電纜與太平洋建設的實力大不如前,於是在二○○四年間由市場派出身的何志強取得經營權,並出任董事長。
期間,雄心萬丈的何志強,雖然計畫透過購併花蓮企銀的方法擴張版圖但失敗,直到目前,太平洋證券仍是市占率維持在千分之五左右的中小型證券商。
據了解,何志強的經營團隊其實不願放棄,但是仍然握有相當股權的太平洋證券原始股東們卻不這麼想,他們傾向透過與永豐金的合併,一方面可以拿回一些錢,另一方面可以逃出這個讓他們徹底死心的證券市場。
事實上,證所稅風暴之後,讓不少市場主力心灰意冷,直言不如歸去;而太平洋證券近年來也被外界認定市場派色彩濃厚,與不少市場中實戶等往來密切,此時退出市場,受證所稅的衝擊顯而易見。
無獨有偶,更早之前出售的鼎富證券,負責人賈文中是目前全市場最資深、也是最大的金主之一。鼎富證券的業務下單幾乎一半以上都與市場主力有關,儘管只是一家在台北忠孝、西門兩個據點、資本額三.二億元的專業經紀商,但經紀市占率超過千分之二、融資市占率高達千分之七以上,被市場公認是一家小而美的證券商。
局勢所逼,何志強不得不忍痛出售太平洋證券。(攝影/聶世傑)
鼎富證券出售 為中小型券商逃亡第一槍
據了解,今年初,賈文中歷經了一場大手術,手術後經過了一段長時間的休養,賈文中主動找上元大馬家談 出售鼎富證券的事情。這其中除了大病初癒的人生觀改變之外,最重要的原因也是賈文中對於政府推動證所稅政策的不滿與不安。
由於賈文中向來被認定是投資眼光精準的市場老手,這次他出售鼎富證券的決定,也被市場解讀為中小型證券商大逃亡的第一槍。
若以太平洋證券與鼎富證券今年二月與五月的業績比較為例,在證所稅政策公布前,太平洋證券二月的單月成交金額為二九四億餘元,市占率為千分之五.一六;在歷經了證所稅風暴的摧殘後,太平洋證券五月的成交金額已被腰斬到一四三億餘元,市占率也下降到了千分之四.三五。
再看鼎富證券,在今年的二月,鼎富證券的成交金額為一五一億餘元,市占率達千分之二.六五,然而到了五月,鼎富證券的成交金額只有六十六億餘元,市占率也大幅下降到千分之二.○一。
很顯然地,雖然在這場證所稅的風暴中,不管券商的規模大小,大家都是「有難同當」,但實際上中小型證券商由於規模較小,相對的損益兩平點較高,如今不僅市占率掉得凶,且以現階段股市五、六百億元的日成交量來看,想要獲利根本就是難如登天。
根據一位資深業內的估計,以目前的大盤成交量來看,在經紀業務方面,市占率五%以下的證券商大概都是赤字經營,即使如元大、凱基等龍頭券商,大概也只有小賺的份。正因如此,未來不具金控背景、市占率低的中小型券商被購併的戲碼,恐怕還要持續上演。
不僅如此,在收購價格方面,過去的高價收購證券商戲碼恐怕短期內也不復上演。顯然證券業的購併已經明顯向「買方市場」傾斜,過去那種開發金與元大金歷經一番爾虞我詐、搶買寶來證,最後以淨值比高達一.七倍高價得標的情形,將不復見,證券商恐怕再也難見如花似玉的姿色。
因此此次太平洋與鼎富證券的購併價格都被市場人士評估為合理範圍,沒有出現讓外界跌破眼鏡的價格。
至於在證所稅財政部版本發表一周前,高價收購凱基證券,「碰巧」接到最後一棒的開發金控,近日則是股價大幅下跌二成多,董事長陳木在與總經理楊文鈞甚至在股東會中被小股東痛罵。據悉陳木在已趕緊聲明,過去洽談中的統一證券購併案,因為對方開價過高而破局。
就這樣,證所稅的最終版本雖仍未敲定,中小型券商的逃命號角卻早已響起,包含宏遠、大慶、康和等中型券商,甚至是仍未納入金控體系的群益、統一、元富等大型券商,在未來一年內是否將繼續上演重新洗牌的戲碼?值得繼續觀察。
▲點選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