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雖然在緊縮資金,但錢還是很多,而股票卻是在減少中;套用供給需求這個定律,今年的股市一定會創新高。
經濟學最基本的定律是:供給需求。對某項商品的需求一樣,可是在市場供應的數量增加,這種情形就會造成價格的下跌;反之,價格就會上漲。換成供給沒有變化,但是需求增加,也會推動價格上升;如果需求變少,價格就會下跌。台灣股市有句俗諺:股價是鈔票堆出來的!說的就是供給需求定律在股市的應用。
簡單講:股票比錢多,趨勢向下;錢比股票多,趨勢向上。但是什麼叫做錢比股票多?股票比錢多?因為從統計上來看,不管使用哪種定義,貨幣的數量都是一年比一年增加。就算日本被當成二十年沒有經濟成長,沒有通貨膨脹,但流通在外的日幣還是越來越多,其他國家有成長又有物價波動,印鈔票的速度比起日本快上許多倍。
股票的狀況也相同,股價雖然有漲跌,但是新掛牌交易的公司數量,總是多於因故下市的家數。把賺錢的盈餘分配股票股利,還有錢不夠辦的現金增資算進去,股數的增加就更多。
兩個都在增加,怎麼說誰比誰多?也就是說,比較的方法要調一下,才有參考的價值。不能用多少錢比多少股,而是增加多少錢比增加多少股!
錢,真的很多
一般都以央行的貨幣政策作為錢多少的依據,中國人民銀行在四月十五日宣布調高存款準備率○.五%,將幾家大銀行的準備金率提高到創歷史紀錄的二○.五%,就是明顯收錢的訊號:還不死心?資金會持續緊下去的!
台灣政府的態度也一樣,希望資金不要浮濫,能將物價平穩下來。但我們是小國,操作手法更細膩,金管會、央行跟財政部連手,選擇性信用管制、選擇性加稅、選擇性懲處,目標就是要房價凍漲,減少對其他商品的壓力。所以最有效的加息,還是放在軍火庫裡待命。
所有政策都有其背景,也有後座力。要緊縮的原因就是錢太多,所以抽水機全力開動,避免氾濫。但是抽進來的水要怎麼辦?央行發行的可轉讓定存單,餘額已經有六兆八千億元,單單四月的前兩周,淨增加量為一八一九億元。照這速度,五月就要突破七兆元的大關。
可轉讓存單是一般銀行把多餘的資金存放到中央銀行的工具,時間到了,這些錢加計利息,又回到銀行的帳上。也就是說,過剩資金今天被抽走了,隔段時間又會出現在市場上。
所以在真的使用資金用途出現前,資金行情只會被延緩,不會被消滅!
股票,減少中
至於股票,則是在減少中。元大購併寶來證券,總股數就比以前少;大同減資,股票減少;宏碁公司買庫藏股,股票減少;國巨要下市,也是股票減少!
如同前面說的,到年底,總數量一定增加。但是以前罕有消滅股票的操作,這些年卻越來越普及,新股上市也沒有大動作,已上市的辦增資的比率越來越低,反而配發現金股息的越來越多。套用供給需求這個定律,今年的股市一定會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