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上證綜合指數去年兩度在三一五○點以上鎩羽而歸,累積了大量套牢賣壓,唯QFII基金、壽險資金仍積極進場大買藍籌股,A股很有機會重演二○○五年時的走勢。
中國第一季出現了十.二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是六年來首次貿易逆差,理論上來說有助於舒緩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但是人民幣卻不斷創新高。中國第一季的外匯儲備較去年底上升了六.九%至三兆零四四七億美元,也是連續三季環比成長在六.九%以上,反映熱錢流入中國的情況非常明顯。
對股市而言,資金充裕的影響是正面的,不過熱錢可能引發通膨,繼而升息,又不是股民願意看到的。就通膨分析,若分成境內外分析,境外方面,高盛近日發表國際油價已溢價二十七美元,並建議客戶獲利了結。觀察日本核災預計讓全球經濟下滑○.九%,那麼與經濟高連動的油價的確有下滑空間,一旦油價下降,對中國的輸入型通膨壓力將頓時減輕,這還不包括人民幣升值所抵禦的通膨壓力。
財報優異 藍籌股落後補漲
二○一○年全年A股市場雖然下跌了一四%,但上市公司整體交出了極為亮麗的業績成長。依照甫公布完的年報來看,一○年一至四季,A股上市公司淨利潤成長分別達到六一.九二%、二七.一四%、二六.七六%、四八.五七%,全年成長則高達三九.二五%,其中更有東方金鈺、綜藝股份、飛樂集團、寧通信、西寧特剛、山下湖、廈工股份、京新醫藥、拓日新能、東方園林等三十一家上市公司連續五季的淨利潤同比成長都超過五成。
看似小型股才是成長主力,不過若整體估算,滬深三百指數的淨利潤成長率是四○.九九%,反而比中小板的三五.○六%與創業板的三六.三四%都要來得高,以此反映在未來股價上,大型股勢必會持續上揚,而中小型股恐怕要面臨透支成長的失望性賣壓。
籌碼面對中小型股也甚為不利。根據Wind數據統計,中國中小型股在四、五月分將面臨大量的股東與機構投資人限售股解禁。目前已經有二十五家創業板公司發布了減持股份公告,預計出售股份金額達二八.二六億元人民幣,即使今年以來創業板已經修正了一一.二二%,不過五二.六八倍的本益比依然高得嚇人,在巨大的賣壓下,以創業板為首的中小型股預估要等到六月才有機會反彈,屆時中國公信部將會公布十二五期間的四十八個新興產業專項規畫,新的投資主軸也將於焉展開。
至於藍籌股還是要看銀行股臉色。由一○年業績來看銀行股,本益比只有十倍,本淨比也只有一.八倍,若是以一一年業績估算,本益比將進一步下降到八倍,本淨比則是一.五倍,這與兩者歷史平均值十五倍及二.五倍相去甚遠。
中國五大國有銀行中、農、工、交、建的股息率都在四%以上,都高於一年期存款利率,顯示其長期投資價值非常高,這五大銀行的A股股價甚至只是H股股價的八成上下,更說明國際對中國銀行股的評價遠遠高於目前A股價格,只要銀行股持續朝向合理股價前進,A股的波段行情就不會結束。
由機構投資人動向分析,由三月初至四月八日止,QFII的A股基金平均持股水位,由七九%逐步上升到八三.二五%,而保險業資金也不斷放大股票部位。就年報統計,中國保險業資金總共持有三五三間上市公司的股票,占所有上市公司的二三%,其中一○五檔是第一季新買進的股票,而且第一季度中,保險公司主動加碼股市的比重高達七八%,而保險業代表的正是中國機構法人市場的主要力量,這股力量不會短進短出,至少顯示其相當看好未來半年的A股行情。
短線賣壓增強 指數緩步向上
進一步分析,壽險業在今年第一季大幅加碼機械設備、生物醫藥、石化、信息技術以及金屬類股等五大產業,對比目前公布的第一季度部分上市公司業績來看,業績中有較高成長性的產業將集中在電子元件、基礎建設、煤炭、與通信設備上,確定呈現正成長的產業包括銀行、保險、飲料、紡織、水泥與醫藥,衰退的產業大致將集中在受高油價衝擊的交通運輸、汽車、鋼鐵、電力,可見機構法人大幅加碼的主要依據仍是優異的基本面。
不過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色金屬產業,五月將有多家大型企業面臨非流通股解禁,預估將成為盤面中較為弱勢的族群。至於地產業表現差距甚大,一線城市的地產開發商明顯感受到政策壓力,但二、三線城市的地產開發商業績依舊亮眼,將是表現最為分化的族群。
當然,A股市場也不是沒有風險,去年第二季與第四季,上證綜合指數二度在三一五○點以上反轉而下,累積了大量的套牢量,尤其是去年底,歷史單日成交量前五大中就有三次出現在去年第四季的三一○○點之上,數以兆計的賣壓仍需時間消化,加上人民幣的升值壓力有機會在G20之後稍稍降低,預估指數短線在三一○○點到三一五○點之上會有不小壓力。
至於如何觀察A股短期的壓力呢?根據歷史經驗,煤炭、水泥與資源類股往往是週期性上揚的領先上漲族群。只是風險並不意味指數一定會下跌,特別是今年銀行股業績格外亮麗,加上本益比偏低,吸引大量資金進駐推高股價,然而當銀行股走強支撐住指數時,個別股票的下跌往往被市場所忽略,這種藍籌股撐盤、中小型股崩盤的「二八行情」(意指指數上揚,但市場下跌家數遠多過上漲家數的狀況),將是短期A股最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