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ECFA 將加速金融業重新洗牌

ECFA  將加速金融業重新洗牌
(攝影/劉咸昌)

周岐原、陳怡慈

金融

706期

2010-07-01 15:38

ECFA早收清單全數公告,取得開放門票後,金融業將面臨哪些挑戰?ECFA對金融股股東又有何意義?本刊特別邀請摩根大通台灣區總裁錢國維、廣東發展銀行行長利明獻,以及凱基證券董事長魏寶生,由決策者角度,為讀者剖析金融業發展趨勢。

摩根大通台灣區總裁錢國維:ECFA對投資人最大的意義,是黑盒子變透明盒子

 

簽署ECFA的意義有兩個層面,首先,兩岸政府能坐下來談、簽出一個東西,我覺得是很大的突破。兩岸的商務往來或投資行為,過去缺乏框架予以規範,雖然ECFA只是租稅減免或服務的開放,但雙方透過「平等」地位把管道建立起來,這非常令人振奮。

其次,對一般投資人來說,以前知道大股東有投資中國,生意做很大,但在刻意切割下,被視為大股東的個人行為,企業只能透過第三地轉投資,倘若台灣政府或中國政府的法令出現變化,投資人難以研判相關影響是大或小。對外資來講也一樣,投資中國以前是黑盒子,摸到什麼就是什麼,現在盒蓋掀開了,能做的取捨更清楚。

很多人說台灣是「proxy to invest in China(投資中國的轉進站)」,現在黑盒子變透明盒子,像華新麗華、統一,在大陸經營那麼久,一定會直接受益。

舉個例子,碧桂園、中國國美電器看來很棒啊,豈料大股東卻被抓。台灣就不可能有這種顧慮,投資人可能會想,華新麗華在大陸有很多不動產,我可以不必去投資中國的房地產股,可能買華新就好了。

中國的銀行業這幾年快速崛起,三年多前,哪裡聽過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或中國銀行,它們一下子變成全世界市值最大、最賺錢的銀行,以前都是花旗、富國、摩根大通、匯豐,哪有中國這一塊。

中國銀行現在成了大家取經的對象,一上市,國外專業投資機構就爭著做上市時的基礎投資者(cornerstone investor),也都賺了幾倍出場,我認為一定有值得讓人學習的地方。

ECFA簽訂後,銀行的業務合作會很熱絡,這我同意,但講到購併,例如中國的銀行來買台灣的銀行,法令目前只開放五%的參股投資,欠缺吸引力。而台灣的銀行買中國的銀行,由於口袋不夠深,只能買城市銀行,問題是,互補性如何?這是優先要考慮的。

富邦金布局得早,走聚焦路線,透過CEPA參股廈門銀行,要做珠三角、長三角的生意,故事被投資人認同,後進者若要複製富邦模式,譬如說要併重慶、遼寧或天津的銀行,想要講出故事來,我覺得比較難。

富邦的故事大家都看過了,後進者很難再製造驚喜。不能再講海西了,人家已經講過了。所以,不論台灣銀行吃大陸銀行,還是大陸銀行吃台灣銀行,投資人可以關注題材發展,但最好不要期望太高。

 

錢國維(首圖)

現職:摩根大通台灣區總裁

學歷:喬治城大學企業管理碩士

經歷:高盛證券董事總經理

 

廣東發展銀行行長利明獻:掌握目標市場,不應一味追求市占率成長


我認為ECFA牽動的效應之一是,將加速金融業強弱重新洗牌。哪家金融機構或集團能在兩岸三地(台、港、大陸)建置更有效率的平台,提供完整服務,開創規模經濟效益,誰就是這波政策開放下的大贏家。

金融業講究規模經濟,大者恆大是其產業特性,無法提供有效服務的機構最後被迫出售是自然現象,而且持續進行中,只不過,馬政府因為二次金改疑慮,不願意主動談這個議題。

政府雖然嘴巴上沒講,但骨子裡想的還是規模經濟的問題。現在ECFA大門一開,符合登陸資格的業者莫不積極拓點,從自身最有利基的角度切入,就是擔心ECFA會讓市場機制加速發酵,在重新洗牌的浪潮下被淘汰出局。

從外商銀行進軍大陸的經驗來看,大陸市場沒有當初想像的容易經營。可以把大陸想成歐洲,歐洲有幾十個國家、大陸有二十幾個省,除了五大銀行,另有其他九個股份制商業銀行,每個大城市還有各自的城市銀行。

過去五年來,大陸當地業者除了強化資本,對於風險管理、現代化的經營模式、人才引進等等,投注相當多心力,整體銀行業的體質改善很多,外商銀行在競爭上顯得吃緊;台灣的銀行比外銀還要晚進去,能否掌握到對的目標市場很重要,建議不要一味追求市占率的成長。

外商銀行進軍大陸的,都是全球前二十大。剛開始時,它們主要服務在大陸的跨國企業,然後做金融機構與金融機構之間的業務,第三個才是服務大陸國內的大企業,再來才是中小企業,最後才是消費金融。

台資銀行很難做到跨國企業的生意,從台商客戶、中小企業、消金、信用卡到將來的農村金融,要從哪個角度切進去?必須多加思量。

大陸市場雖然利差大、經濟成長率高,但不代表遍地是黃金,以開分行為例,給兩年時間要求損益兩平是合理的。

我下周要到廣發行服務,每天都有人跟我說大陸不太好做,文化不太一樣。我每天都在做心理建設(笑),不過我想只要認真做事、真誠待人、遵守法規,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ECFA

利明獻

現職:廣東發展銀行行長暨執行董事

學歷:台大經濟系學士

經歷:花旗銀行台灣區總裁

(攝影/吳東岳)

 

凱基證董事長魏寶生:券商優惠落空,焉知非福?


這次的ECFA證券期貨業早收清單,在辦事處升格成全資公司、或突破參股上限部分並未獲得進展,業者收到的時會確實較少。但從近來數量不斷增加的參訪團觀察,大陸券商對台灣市場的態度仍顯得興致勃勃,並沒有看清台灣這塊餅。

 

反觀台灣,我想強調,「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券商雖無法立即獲得市場門票,還是能和對岸進行各種交流,預留合作空間。台灣證券業發展較大陸歷史更長久,本土券商的領先優勢還是很多,不必因為當前期待落空,就對證券業失去信心,應該要持續做好準備才對。

經過O八年金融海嘯襲擊,穩健經營就是最不容易出錯的方針。我們對大陸市場的心態,可以說是「很積極,但不著急」。畢竟對金融業來說,MOU(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及ECFA協議生效,不代表能和提前談妥的合作對象「獲得幸福」,還是要觀察業務能帶來多大綜效。

從企業競爭條件來看,儘管大陸券商的規模普遍超過台商,雙方資本額難免有落差,但那是環境造成的現實,即使沒有拿到「全資全照」優惠,台灣券商的長處仍難不容小覷。

 

對照外資券商在台灣的經營史,雖然外資擁有「全資」地位,對於承銷業務卻是鮮少著墨,將人力集中在經濟和自營領域,可見是否獲得全資全照地位,與獲利程度並非絕對相關。

 

台灣的證券法規體系較中國完整,上市櫃企業公司治理透明度高,而爭取台商回台第一上市(IPO)或發行存託憑證(TDR),以及爭取QDII資金投資台股的顧問諮詢服務,都是可以維持推動的工作,台灣券商仍有不小成長空間。

 

相對地,台資券商在中國佈局時,由於環境陌生,處理經濟業務的交易風險,都是必須謹慎應對的問題,壓力不見得比國內市場輕鬆。尤其是許多券商兼具上市櫃公司身分,如何在衝刺大陸版圖時兼顧股東權益,是未來開放後最需注意的問題。

 

ECFA

魏寶生

現職:凱基證券董事長

學歷: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企管碩士

經歷:AIG友邦證董事長、財政部保險司司長

(攝影/劉咸昌)

延伸閱讀

能源轉型論壇》台灣再生能源如何超日趕美?行政效率、能源教育、電網韌性...亟欲突破的3大挑戰
能源轉型論壇》台灣再生能源如何超日趕美?行政效率、能源教育、電網韌性...亟欲突破的3大挑戰

2024-08-05

台灣首座深層地熱開鑽,探鑽深度達4公里!經長:有在地綠能,資料中心有望進駐宜蘭
台灣首座深層地熱開鑽,探鑽深度達4公里!經長:有在地綠能,資料中心有望進駐宜蘭

2024-10-21

發綠電也能養出優質低碳漁貨!台泥綠能推漁電共生,嘉義、高雄再建150MW,下一站新北、雲林
發綠電也能養出優質低碳漁貨!台泥綠能推漁電共生,嘉義、高雄再建150MW,下一站新北、雲林

2024-11-05

郭智輝一句國產化鬆綁,最大再生能源基金示警:恐掀風電概念股災…謝金河:部長心直口快,聽聽業者聲音
郭智輝一句國產化鬆綁,最大再生能源基金示警:恐掀風電概念股災…謝金河:部長心直口快,聽聽業者聲音

2024-10-07

締造綠電比例80%佳績,台達電成為永續模範生的2大關鍵政策是什麼?
締造綠電比例80%佳績,台達電成為永續模範生的2大關鍵政策是什麼?

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