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同業在金融海嘯後的積極大動作,新光人壽似乎略顯保守。其實,在內定總經理接班人蔡雄繼的眼中,衝刺業績、顧全面子固然重要,但真正的首要之務,還是調整體質,把裡子顧好,公司才能長久經營。
早在去年年底,新光人壽董事會就已經接受現任總經理潘柏錚的退休申請,同時把兩位新任總經理的申請案送到金管會;然而,由於金管會對金融業雙總經理制有意見,經過內部協調後,最後由蔡雄繼出線。雖然還沒正式任命,一位新壽內部人士透露,「現在潘總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大陸,台灣幾乎是蔡副總在全權負責了。」
精算師出身的蔡雄繼,是新光內部長期栽培的專業經理人。「到今年為止,我加入新光就要滿三十年了。」蔡雄繼回憶,念研究所時曾經在當時的第一人壽(現已併入中國人壽)工作過,但是一退伍就加入新壽,直到現在。「我的退伍日就是來新光的報到日,一天都不差。」蔡雄繼得意地說。
進入新壽才五年的時間,他就被公司留職留薪送到英國念了一年的碩士學位,開了保險業的先例,隨後更歷任精算、行政、業務系統的主管職務,更在大陸子公司開幕營運前一年,被派駐北京負責最後的籌備談判事宜,足見新光對他的器重與培養。
元氣大傷 業績大幅落後國壽、富邦
蔡雄繼在此時銜命上任,掌舵這家擁有一.四兆元資產、四百萬保戶的壽險公司總經理,但擺在這位新任掌舵者面前的道路,卻是滿布荊棘。一方面,經歷前年金融風暴的巨額虧損,新壽的體質亟須復原;另一方面,同業紛紛透過購併搶占市場,或是在銀行通路衝刺業績,逼得新壽在調整體質的同時,更需要迎頭趕上。
從數字來看,新壽的確元氣大傷。過去與國泰人壽不相上下的新壽,去年度的新契約保費收入(FYP)約六八○億元,比起前年的九百億元衰退超過兩成;但在同一時間,國壽的新契約保費收入卻大幅成長至兩千六百億元,就連富邦人壽也逼近兩千億元的水準,雙雙把新壽拋在後頭。
新壽去年度的新契約保費收入裡,向來是銀行通路主力商品的利變型商品,只比前年成長一○%;相對的,業界龍頭國壽在利變年金的銷售金額卻成長了八五%。由此來看,新壽這兩年的確「比較保守」。
但這樣的數字表現看在蔡雄繼眼中,其實十分合理。「他們兩家去年靠銀行端的銷售能力,搶到了將近六成市占的新契約保費收入,」他進一步解釋,「但是我們沒有選擇這樣做。」
在蔡雄繼的主導下,新壽正在進行一場寧靜革命。也許是因為精算師出身的背景,談起壽險業務,蔡雄繼最常掛在嘴邊的,還是風險控管。
「保險公司最大的挑戰,就是穩健經營,」他分析,去年新壽之所以不過分競爭新契約保費收入,就是著眼在長期的穩定。「去年利變年金的確很好賣,可是保費收進來以後,保險公司有沒有把握創造那麼高的投資收益?還有萬一發生理賠、解約,保險公司要怎麼因應?」
在這場寧靜革命中,蔡雄繼的首要之務,就是把壽險本業拉回正軌。「壽險公司最基本的價值,還是在提供保障,可是跟日本比起來,我們的人均所得沒有比人家低多少,可是壽險保額比人家低了十幾倍,顯示我們還有很多成長空間!」
回歸根本 異於同業主打保障型商品
去年以來,新光人壽的產品策略就持續主打保障型商品,如還本型醫療險、手術險、重大傷病險,未來更規畫推出定期險商品。
為了讓策略落實到第一線的業務員,今年開始,新壽也把業務員佣金的計算基準,從過往的保費收入改為保額,創下業界首例。「像儲蓄險跟利變年金,雖然保費高,可是保額低,即使多賣,業務員的收入不一定好。」一位新光業務主管坦承,新作法剛開始的確遭到反彈,但也認同這是正確的方向。
新作法已經收到了初步成效。根據統計,去年新壽的傳統型商品新契約保費收入,比起前年大幅成長了一二二%。「現在利率低,賣傳統的長年期保障型商品,可以減輕保險公司的投資壓力,」蔡雄繼認為,保險公司的獲利不能只靠投資操作,「投資畢竟有風險;如果加強商品設計、嚴控成本與核保,就算不靠投資,保險公司還是能夠賺錢。」
為了加強壽險本業的經營能力,新壽也越來越積極向海外取經。原本只是純投資的大股東之一日本第一生命,近期也開始派駐專門的海外人員到新壽內部,協助商品設計與業務推動,顯示新壽亟欲再起的雄心。
「很多策略,是要等到三、五年之後回來看,才能印證是對還是錯,」歷經海嘯之後,蔡雄繼很清楚新光現在需要的是休養生息,而不是積極躁進,就像他喜歡的高爾夫運動,他說:「基本姿勢對了,球才能打得又準又遠。」
蔡雄繼能否帶領新壽重回過去的榮耀,甚至再創高峰,也將是這位新任總經理最大的挑戰。
蔡雄繼
現職:新光人壽資深副總經理
學歷:英國城市大學碩士
逢甲大學保險研究所
經歷:新光海航人壽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