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又有新點子了。上周,陳沖提出了「微型保險」的概念,同時也預告六月會推出與業者協商後的推行草案。然而這個起源於第三世界、甚至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金融服務,移植來台灣後真能適應良好嗎?
自從金管會主委陳沖上周拋出「微型保單」的議題後,包括一般民眾、學者、甚至保險公司都摸不清,這次金管會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一位保險公司的商品企畫主管私下透露苦惱,「拜託你幫我們問問看(金管會),微型保險到底該怎麼做?」保險局官員也表示,這兩個月會密集與業者交換意見,六月時將公布更詳細的方案。
無獨有偶,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在今年年初發布了一份針對遠東地區的保險業前景分析。其中也提到,專為負擔不起高額保費、可是又確實有保險需求的人所設計的「微型保險」,將是包括印度、中國、菲律賓、印尼等國保險市場下一波成長主力;該報告更預估,光是中、印加起來,就有超過十億人的微型保險市場規模。
顧名思義,微型保險除了保費與保額較低,與一般的保險產品並無不同。根據主管機關的規畫,微型保險專為收入不高的近貧族群設計,提供最基本的生命保障,在經濟不景氣之際,這個概念的確有其吸引力。
專為近貧族群設計
因為根據主計處公布的二月人力資源調查,失業率來到史無前例的五.七五%,失業人口也超過六十二萬人,若再把過去幾年社會朝M型化發展的因素考慮進去,台灣的近貧人口恐怕遠超過想像。
初步來看,微型保險的產品將以壽險、醫療意外險為主;假設以十萬至二十萬元的保額來算,若以團體保險方式進行,一年的保費不到百元。也就是說,花費不到一百元,就能取得基本保障,潛在市場不可謂不大。
然而,一位業者分析,現在最陽春的壽險,每年保費也至少要一千多元;在價格上微型保險的確有競爭力,「但如果還是用現行的法規來設計商品、理賠、提供服務,保費又收那麼低,恐怕沒人願意做。」
有趣的是,微型保險並非來自保險業者常常取經的日本或美國,反而是經濟狀況還差台灣一大截的開發中國家。
二○○六年,孟加拉鄉村銀行(Grameen Bank)的創辦人尤努斯,因為在微型金融(提供給窮人的金融服務,如貸款、儲蓄、保險等)的貢獻,而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而微型保險正屬於其中的一部分。
在印度、孟加拉等國家,微型金融之所以能成功,關鍵在於他們切入正統金融體系不願意服務的市場區隔。例如尤努斯的鄉村銀行,九五%以上的客戶都是不識字、家無恆產的家庭婦女。對正統金融體系來說,這些人的信用紀錄無從稽查、也沒有可供抵押的資產、即使勉強與其往來,不論是存放款或保險,獲利也都不足以支應行政成本。
為了服務這群客戶,尤努斯設計出一套與正統銀行迥然不同的運作體系;如高利率來確保借款人會妥善運用款項、用團體貸款來降低倒帳風險,甚至工作人員也得自己走進村子裡挨家挨戶拜訪以爭取客戶。
同樣地,這些地方的保險產品也自有特色。一般商業保險常常排除高風險族群,如重症患者、失業族群;但印度微型保險研究院提倡的,卻是不問個別風險、盡量擴大保戶規模,也鼓勵保險公司透過非營利組織、微型金融機構等管道銷售保險。
此外,根據印度保險業監理與發展署○五年的統計,微型保險以一次繳清、一年一保的短期險為主,更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商品是針對特定客戶群量身打造;換言之,短期險、客製化,是微型保單成功關鍵之一。
還須針對國情作調整
去年在一場國際保險監理的研討會中,主辦的國際保險監理官協會,已經把微型保險當作消滅貧窮的主要工具之一,並要求與會國家盡速解除相關的法令限制。
當然,在微型金融風行的第三世界,其社會、經濟狀況都與台灣相差太多。這是日後主管機關推動時必須加以考慮的。
曾經幫保險局研究微型保險的實踐大學風管系主任彭金隆就認為,對保險業者而言,微型保單的產品設計、費率精算都不難,反而通路才是大問題。
他表示,「如果只有取得業務員資格的人可以賣保險,那些只由社福或宗教團體支助的弱勢族群就永遠接觸不到。」可見,也許,開放非保險業務人員也可以從事微型保單銷售,才能真正提供近貧人口保險保障。
然而,保險界人士則擔心微型保單可能帶來的道德風險問題,「有正常收入的人不太會為了保額做傻事,可是那些有一餐沒一餐的會不會為了十幾萬元的保額把親人殺了?」
另一方面,微型保險不只是做公益,也有可能變成一門好生意。雖然台灣的保費收入年年成長,每個人手上也平均有兩張左右的保單,但若把每張保單歸戶計算,根據壽險公會統計,台灣仍然有將近七百萬人完全沒有商業保險的保障。
「這些人是誰?他們有沒有保險需求?」彭金隆認為,開放微型保險之後,原本不值得開發的保險市場,說不定是一片可以開創新局的「藍海」。可以說,微型保單市場,絕非僅僅是近貧人口而已。
台灣的確有微型保險可以開拓的市場,但如何讓業者願意進入這塊市場,並且永續經營下去,同時避免可能衍生的道德風險,絕對需要主管機關與業者腦力激盪,找出適合台灣國情的模式。顯然,這也是未來幾個月內,主管機關真正頭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