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金管會公布的數字,花旗首次打敗群雄,登上獲利冠軍寶座!花旗在台分行藉著背景優勢,於國內推行銀行業務,表現亮眼讓本土業者備感壓力。
在冷到冰點的環境下,花旗以僅有的十一家分行,不僅業績創新高,還打敗了在全台擁有一百四十二家營業據點的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表現的確令人感到驚奇。事實上,在去年前十一月銀行獲利數字公布後,花旗高居榜首,當時就已「驚動」金管會相關人員親赴花旗一探究竟。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蕭長瑞表示,「其實相較往年,花旗銀行在台灣的獲利只是維持歷年大約在百億元的水準,並沒有特別意外的增長。榮登獲利王,主要是本國銀行表現普遍欠佳。」短短幾句,金管會先是否定了「外國月亮比較圓」的迷思。
不過,根據金管會和本土銀行業者的說法,無可否認,花旗銀行的確擁有一些令本土銀行歆羨的「先天優勢」,而這也被認為是花旗能在去年獲利奪冠的主要原因。
第一個優勢,「花旗只要專心賺台灣人的錢就夠了。」一位本土金控的高層表示,去年市場環境不佳,各家銀行無可避免地因投資產生虧損,部分銀行更在去年猛踩地雷,從雷曼兄弟到冰島銀行發行的債券,都是讓銀行失血的主因之一。反觀花旗,由於「身分不一樣」,屬於美商花旗集團旗下的海外分行,「任務很簡單,就是來賺台灣人的錢。」因此,無須積極操作投資商品,只要單純經營企金、消金與投資銀行的業務。「甚至不用配合政府,承辦一些收水電費或各式繳款的不賺錢業務。」
也因此,當本土業者猛踩地雷,就連花旗美國母公司也因投資CDO失利造成連季虧損,甚至得靠政府注資紓困之時,不須追求海外投資機會的花旗台灣,卻還能置身事外,以「富兒子」的姿態,每年貢獻不少獲利給美國母公司。
其次,來台四十四年的花旗,同時具備外商銀行該有的跨國服務優勢,又有深耕本土的特質,因此企金業務的往來客戶,包含不少重量級的跨國集團,這與本土銀行業者多以中小企業為客戶主體的結構頗有差異,在破產潮、倒閉潮的景氣急凍期,花旗的客戶結構優勢也就明確凸顯出來。據花旗表示,去年獲利的七成左右,就是來自企金業務。
台灣花旗尚未完成與原華僑銀行整併,就能創造出這樣的成績,確實帶給本土銀行極大壓力。在花旗的特殊背景之下,未來整併後將發揮的後續成效,本土銀行更要嚴陣以待。
■銀行獲利王!——花旗榮登08年全國銀行獲利第一名
名次 銀行別 08年累計 07年累計
稅前盈利 稅前盈利
1 花旗 157.8 132.5
2 中信銀 141.9 132.5
3 華銀 122.6 120.1
4 一銀 110.0 158.5
5 合作金庫 96.6 120.8
6 台銀 80.9 128.1
7 北富銀 76.9 42.3
8 土銀 75.5 76.0
9 彰銀 70.8 121.3
10 國泰世華銀 64.5 81.2
單位:新台幣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