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交所員工形容吳榮義:下班早、批文快;意見少、點子多、體力好;能喝酒、善交際、抓大放小;比起過去的陳?、吳乃仁、陳樹,這位學者出身、重視大盤指數的董事長,確實「很不一樣」。
不少證交所員工私下都認為,比起之前的陳?、吳乃仁、陳樹等歷任董事長,吳榮義大概是最在意大盤指數的一位。尤其總統大選一天一天逼近,吳榮義肩膀上的責任似乎更重了,賣力為台股促銷的動作,也越來越明顯。
去年十二月中旬,台股突然重挫,一路殺至七六六四點,市場再度彌漫悲觀氣氛,「要崩盤了嗎?」坐在號子裡的投資人無語面對七月以來台股第三度瞬間崩跌千點的噩耗。就在此時,吳榮義接到高層指示,要證交所「做點事情」,挽救台股。
「超級法說」護盤建功
吳榮義銜命,立即戮力完成;隔天,證交所高層都接到通知,相關部室主管一字排開,腦力激盪,提出種種「救市方案」,最後終於拍板決定舉辦六場上市公司業績發表會。承辦的上市服務部傾巢而出,在短短二到三天敲定與會的十八家公司,並找來四大基金操盤人、投信基金經理人、外資券商等各界法人共襄盛舉。
外界戲稱證交所此舉是「超級法說」、「報明牌」,十八家上市公司則被稱為「十八羅漢」,但事實上,內部人都知道,此舉只是達成「長官」要求,實質沒有太大意義。其實,「十八羅漢」的誕生過程頗為粗糙,純粹是從選中的產業別中,找出EPS(每股稅後純益)較高的公司一家家打電話「敲通告」,只要公司點頭首肯就雀屏中選,明牌的「權威性」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高。
一位上市公司發言人就透露,因為時間沒辦法配合,在證交所要求下,幫忙推薦另一家公司前去參加。超級法說就這樣在眾人合力下,猶如拼裝車般完成。儘管如此,消息見報當日,十八檔裡頭有十六檔股價大漲,再搭配剛好國際股市反彈,台股一周內站回八五○○點。證交所看似襄助台股有功,吳榮義順利完成上層交辦任務,功勞簿上再添一筆,面子、裡子雙贏。
吳榮義嘴裡雖然常掛著:「股市像波浪,總是會起起伏伏」,表面上對台股波瀾起伏不以為意,事實上,吳榮義是政府高層寄予厚望的萬點抬轎人,上任以來其看重的業務重點,軸心無不繞著振興台股打轉,方向大致不脫:海外招商、增加上市公司家數、擴大台股市值,以及證交所國際化。與過去以監理為重的證交所董座風格很不同。
吳榮義看重的這些業務重點執行起來頗為「好看」,同時懂得適時拉著上市公司一起打團體戰,提高綜效。例如浩浩蕩蕩帶上市公司到海外招商,遠至紐約,近至香港,連過往證交所不曾接觸過的阿布達比都去了,說是換算成招商對象背後代表的資金規模,至少有數十兆台幣之譜云云。不過由於缺乏量化數據說明吸金成效,實質成果難以論斷,但多半給予外界「證交所有在做事」的觀感,起碼印象不壞,比起查地雷股討喜得多,也更符合政府當局此刻所需。
今年三月,證交所還要與元大證合辦法說會,邀請外資來台與上市公司見面,時間正好落在敏感的總統大選前,讓有心人解讀作多台股的意味頗為濃厚。 除了大盤,學者出身的吳榮義舉凡對數字,都特別執著,包括國際股市的各式排名、台股十年來市值、成交值變化等,吳榮義都要求要做出簡報,並從中挑選有利數字,宣揚台股的優勢。連新上市公司掛牌家數,也用拚業績的方式在做。
衝掛牌家數 被疑衝過頭
這幾年新掛牌公司家數直直落,金管會一聲令下,要證交所、櫃買中心衝刺新掛牌公司,並一一分配業績目標,去年在吳榮義要求下,證交所密集召開上市審議會、加開董事會,死趕活趕,交出三十家新掛牌的成績,超額達陣。今年吳榮義則要求達到四十家新掛牌,令證交所人員頭皮發麻。
吳榮義上任沒多久,就把上市部拆分為上市服務部以及上市治理部,表面上,此舉是為了區分同時具備招商及治理兩種功能的上市部,但據了解,幾位堅持「好公司才能掛牌」理念的人,被分派到上市治理部,以便服務部「無所羈絆」,全力衝刺新掛牌業績目標。
增加上市公司家數、擴大台股市值固然沒有什麼不對,但斗大的業績目標訂在眼前,證交所審議程序的嚴謹度,以及衝業績與把關的拿捏之間難免讓人懷疑,甚至董事會上不時出現董事成員對上市公司有疑義,證交所反而頻頻替審議公司緩頰的現象。證交所亟欲對上市公司投出保送的心態,難免受到質疑。
十一月二十日,證交所例行的董事會上就有一場爭辯,當天,董事會要審雷凌、懷特、和椿上市申請案,生技公司懷特虧損累累,讓監察人也是輔大金融系教授葉銀華注意到,特別針對海外業務往來等細節提出看法,要求懷特提供更多客戶往來文件。證交所則主張懷特帳上現金充足,「不能因為我們對生技產業不懂,就不讓人家過」。雙方歷經多次攻防,懷特在補件後順利通過證交所董事會的審查。
這件事過後沒多久,一月二十三日證交所辦了一場承銷商負責人座談會,破天荒地頒發獎金給券商,感謝去年承銷部門踴躍送件申請上市,富邦證董事長葉公亮在領取第一名獎金時,有感而發地說:「以前承銷商只有被處罰的分,沒想到現在還能上台領獎。」引起台下哈哈大笑,一方面在場承銷商也對葉公亮巧妙點出證交所角色,都心有戚戚焉。
服務、治理孰重?自有說法
半年之間,證交所作風丕變,最大區別在於過去證交所有如牧羊犬,釘梢上市公司是否走離規範的圍籬;現在的證交所轉為服務導向,把上市公司視為客戶,了解業者需求,盡力提供服務。 以前證交所為免不必要糾葛,視與上市公司同桌吃飯「交陪」如畏途,但換了吳榮義當主子,敲鑼打鼓辦了十場上市公司負責人座談會,會後觥籌交錯,飯也吃了,酒也喝了。有趣的是,吳榮義喝酒海量的作風,對付傳統產業老闆固然很吃得開,卻也讓一些電子公司CEO視飯局為苦差事。
一位酒量不佳的高科技公司董事長,經過一次吳榮義勸酒功力的震撼教育,嚇得之後再有與吳榮義同桌餐敘的機會就逃之夭夭,能閃則閃。
每一回有人問到現在的證交所重服務難免輕治理,吳榮義總是有些微動怒,加重語氣強調,是重塑過去證交所不重視的服務精神,並沒有放棄治理功能。但同時,吳榮義也不只一次說過,證交所、期交所、櫃買中心、集保結算所等證券周邊單位四合一後,應該把治理功能另外單獨成立公司,避免利益衝突。
吳榮義以卸任行政院副院長之姿,紆尊降貴擔任證交所董事長,職級連降數等,但某些時候,大老背景是吳榮義推動證交所業務的利器,例如利用他的形象跟高度推動修改證交法,以利證交所上市。
此外,證交所近年爭取富時指數升等台股為已開發市場,其中外匯管制是未獲升等的因素之一,吳榮義多次親自找上央行或高層溝通,充分發揮財經大老的輩分優勢,只不過仍未見具體成效。
證交所員工形容吳榮義:下班早、批文快、意見少、點子多、體力好、能喝酒、善交際,抓大放小,例行性業務向下授權,要求經理部門決行。吳榮義精神氣力則專花在刀口上,推動證交所國際事務。
不過,曾執教鞭多年的吳榮義,偶爾仍會露出老師特質,例如他常急於跟員工分享他看到、讀到、領悟到的想法,但常常不自覺談話就占去一半會議時間,而且,這些其實是他老講過一百遍的東西,看來,即使為官多年,他還是沒有忘記發揮吳老師的講課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