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循環利息收入超越壞帳額度前,各銀行還不能說已完全脫離卡債風暴,但在拋棄過去只求業績,不理風險,漸漸朝向穩健策略後,國內銀行信用卡業務已經嗅得出有重新起飛的契機。
過去只衝業績 不知風險
「只要信用卡的循環利息收入小於呆帳的一天,銀行就走不出信用卡的暴風雨。」中國信託信用卡部資深副總張智銓講出了市場真相。按照目前信用卡平均循環利率一四%計算,今年六月,全部信用卡利息收入約為十五億元,同月所有銀行提報金管會呆帳為二十三億元,離損益平衡顯然還有一段距離。
不過,儘管還在暴雨中,有人似乎已率先甩開泥濘,開始摸黑前進。這一次,各大銀行信用卡部主管心裡多裝了一本「風險控管手冊」,衝業務同時,也知道躲開坑洞,腳步放慢放穩。
過去,台灣各大銀行信用卡部主管全部都是業務取向,一字排開,每個人談起「哪張卡發卡量最大」頭頭是道,如果問到「哪張卡的逾放比最低?」一個問題可以問住一堆主管;邏輯思惟只有攻擊,沒有防守,是種下之前信用卡風暴的主因之一。
風暴後,最主要的改變措施,來自於金融聯合徵信中心開始發揮實際功效。過去,聯徵中心形同虛設,許多銀行發一張卡,徵信只有單一管道。只知申請人的目前所得、過去與自家銀行的往來紀錄,卻不用知道申請人已擁有幾張信用卡、共有多少額度,因為主管只要求發卡量,不問呆帳。
就算銀行願意在核卡時,花錢調閱聯徵中心資料,但因存在時間差,申請人也很容易閃過追蹤。如同時申請數張不同銀行的信用卡,聯徵中心根本來不及更新已申請卡片的額度,銀行一樣徵信不出來。
過去,銀行主管推說徵信費用太高,結果因小失大陷入漫漫長夜的黑暗期。如今,金管會跳出來押著銀行做。
風暴後,金管會設下三大風險門閘,第一,聯徵中心徵信費用大降,每筆徵信費用只剩過去的一半不到。而且,按照信用紀錄不同,金管會規定每張卡至少每半年向聯徵中心複審一次,隨時掌握每張信用卡最新信用狀況,避免信用突然惡化的情形發生。最後,嚴格控管每位持卡人的信用額度。所有卡片額度加總,不得超過個人月收入的二十倍,確保持卡人的還款能力。
頂級卡成為業者主力
此外,銀行也另闢管道開源,以信用卡極有限的手續費收入,來多少平衡高逾放的問題。例如,中國信託一直努力經營各家刷卡商店到銀行間結算的收單服務,如今市占率達到二五%;收單賺的是穩當的手續費收入,沒有逾放問題。又例如,增加特約商店的刷卡手續費收入,也是每家銀行致力發展的業務。
此外,過去業務衝第一的信用卡主管,也逐漸願意接受風險為先的觀念,從第一線的客源著手分類,鎖定安全、低逾放的客源下手。因此,過去被銀行當作「美化門面」成分居多的頂級卡,再度重回主戰場。
包括年費二萬元的國泰世華世界卡、一萬八千元的尊榮白金卡、三千元的中信銀商旅卡都是今年上半年信用卡主流。國泰世華的主管說,這種客源帶來循環利息不多,但安全可靠,又可連帶帶動銀行財富管理等其他業務,在風暴之中最受銀行青睞。
此外,以百貨、賣場為主體的企業聯名卡,也躍為市場主流。花旗銀行信用卡負責人潘柏迪(Pradeep Pant)說,這種卡片被花旗定位為「隨時會放在消費者口袋」的卡片,使用率非常高;儘管在一般民生消費的刷卡金額多半不高,但相對逾放也不高。過去銀行致力鎖定高額的奢華消費,衝刺單筆刷卡金額的行銷方向,已經悄悄轉了大彎。
「最壞時候雖然已經走過,可是曙光也還沒看到!」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型銀行信用卡部副總經理說。不過,就在黎明來臨前,已有很多銀行動起來,用安全打底,用謹慎摸黑前進。短期內,信用卡恐怕很難再像過去所有鎂光燈聚焦;但能肯定的是,這一次,步伐是穩健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