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班的業者躍不上國際舞台,後段班的眼看局勢不對,只好在賣相尚佳之際,無奈脫手賣給外資;台灣金融業者的競爭力被「淘空」,元凶恐怕就是綁住業者往前邁進的現行法令。
目前的台灣金融業就陷入這樣岌岌可危的戰況之中,而支撐業者仍堅持不放棄的,恐怕是門縫之外,看見一線綠意盎然的春天。
不容片刻的遲疑耽擱,因為入侵者持續長驅直入,獲取獵物。最新消息傳出,原本與遠東銀談了數年之久的匯豐銀行,不耐久談未果,轉頭目標鎖定南台灣的京城銀行,意外發現負責人蔡天贊比起前者「好談很多」,如無意外,近期之內,又要有一家本國銀行要被外銀「叼走」。
這就是台灣金融業如今面臨的困境。
當台灣銀行紛掛上外資招牌
前段班的業者躍不上國際舞台,價值一直在持續流失,後段班的眼看局勢不對,最後只好被迫在賣相尚佳之際,無奈脫手賣給外資;金融業的競爭力就在這種惡性循環下不斷被「淘空」,元凶恐怕就是綁住業者往前邁進的現行法令。
「也許談不上『物美價廉』,但絕對『物超所值』」,過去幾年來,美林研究部主管程淑芬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如此傳遞他對台灣金融業的見解;但這個疾呼,沒有引起台灣投資大眾對金融股的青睞,卻反而一語提醒了外商的注意。
去年以來,從渣打銀行石破天驚買走竹商銀,緊接著花旗銀行在壓力之下,也宣布買下華僑銀行,然後是荷蘭銀行以標售方式標走台東企銀;沒多久,連同私募基金都進來掠奪,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隆力集團買下五一%的安泰銀行,為小銀行出售揭開序幕。事隔不到一個月,高雄陳田錨家族經營的大眾銀行,也把經營權拱手賣給了凱雷私募基金。
只不到一年時間,五家銀行資本額共計七○六億元,幾十萬戶的客戶資料、業績,拱手讓給外商銀行與外資。
「誰是下一個?」當一家家銀行拆下本土招牌,掛上閃亮亮的外商招牌之際,這個疑問,恐怕是台灣金融圈一時之間很難平息的熱門話題。
不過,就在同一時間,同樣的熱錢,也以十倍速速度湧進中國金融業,比起台灣,有過之無不及。
二○○四年八月,匯豐銀行以十七.四七億美元的資金,敲下中國交通銀行一九.九九%的股權,也一舉敲開了外國資金進入中國銀行業的大門。
門一打開,從此來自美國、德國、西班牙、荷蘭、澳洲等全球各地的銀行,就像朝聖一般,不遠千里而來,大舉參股中國的銀行;截至目前為止,有超過將近三十家銀行逼近三百億美元的資金,投入中國。不過,在這場全球金融業競逐的「超級盃」賽事裡,獨缺台灣。
如果不缺席,局勢恐怕完全反轉。以中國交通銀行為例,二年多前,匯豐入股成本大約每股一.八八港元,一年後至H股掛牌,掛牌價每股二.五港元,每股現賺三成。而截至七月二十三日止,交銀的收盤價為八.八五港元,大股東匯豐銀行每股帳面價值大賺三.七倍。
台資銀行受限未能參戰中國
如果回到市場面,坐享中國市場快速成長的甜美果實,交通銀行去年稅後淨利超過三成,「三成」這個成長率,打敗去年台灣所有銀行業;這還不包括如果參股的是台灣金融業者,將瞬間湧進的台商業績加持。
因為同文同種,加上技術領先、與國際接軌,原本最有機會馳騁中國戰場的台灣銀行,被綁在原地動彈不得,只能從一線門縫往外看,看見門外肥美的草原,遼闊的市場,卻無能為力。
於是乎,開始有人努力掙脫枷鎖,要擠身門縫之中溜出去。富邦金繞道香港,參股廈門市商銀,就想衝出第一名,但這個「全台第一名」,卻是「全世界最後一名」,所有的卡位競爭早就鳴槍起跑,富邦金看似一步之遙,卻慢了整整快三年。
三年的時間,讓中國四大國有銀行除了刻意留下的農業銀行之外,都已經赴港掛牌,順利引進外部資金;三年的時間,也讓外銀紛紛相中次一級的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俯衝而下,叼走肥肉。
如今,第一回合結束,最甜美的果實已收成完畢,第二回合就要啟動,台灣的銀行若還搭不上這班列車,管他第一名還是最後一名,恐怕就此坐困愁城,永遠被拋在世界潮流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