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年是中信辜家最動盪不安的一年,而○七年年初中租迪和突然宣布將旗下迪和公司賣給匯豐銀行,雖然交易金額不大,不過象徵意義卻很大,後續中信還會有什麼樣的交易與動作,金融界人士都在看。
選在中信集團最艱困與黯淡的日子,惟一一個能置身事外的中租迪和企業團突然宣布要賣掉迪和應收帳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市場一片譁然,「是辜家想慢慢退出台灣?還是辜濂松要辜仲立去接掌中信金?」引發外界揣測。
事實上,觀察迪和股份有限公司財報,總資產僅占中租迪和總資產不到百分之二,其淨值與獲利也約占母公司的百分之三而已,若以此說辜家要撤出台灣,未免太過牽強。至於要辜仲立接掌中信金的說法,中信集團高層則斬釘截鐵地說「不可能」。
辜濂松要讓老三獨當一面
為什麼不可能?內部人士指出,去年辜仲諒、陳俊哲等滯留美國,爛攤子留給老爸辜濂松、老臣羅聯福、許建基收尾,雖然其間有許多原因、理由及陰錯陽差所造成,但員工對辜家信心下降是不爭的事實,倘若此時想再讓辜仲立執掌中信金,不要說辜仲立肯不肯,員工的反彈恐怕也很大。
其實,從諸多跡象來看,辜濂松放手讓辜仲立獨當一面的情形愈來愈明顯。去年十月,由辜濂松擔任董事長的仲成投資,轉讓中租迪和五%持股給辜仲立夫婦出任董事的日翔投資,金額達五.八一億元;而○七年一月十八日,由辜濂松表弟顏文熙擔任董事長的和韋投資公司,也轉讓中租迪和持股四.六二%,給辜仲立、辜周靖華夫婦所出任董事的日沛投資公司;也就是說,辜仲立手中持有的中租迪和股權因此大增近一○%,離開中租的機率當然也降低。
消息人士指出,承作應收帳款收購業務(factoring)需要大量資金,沒有銀行支援業務將面臨瓶頸,所以早在三年多前,中租迪和就有意把迪和這家專作應收帳款承購業務的公司賣給銀行,且當時已曾與花旗銀行、匯豐銀行接觸過,其間甚至一度還想要賣給中國信託商銀,不過,都因價格談不攏而作罷。
匯豐態度積極 迪和賣好價
一位長期負責應收帳款承購業務的銀行高層表示,迪和身為第一家投入國際應收帳款業務的公司,且市場占有率高,更是國內惟一一個國際應收帳款聯盟(FCI)的正式會員,三年多前開價就是淨值的兩倍。
但這幾年來,由於各銀行企業金融積極搶進應收帳款承購業務市場,銀行資金成本低、可以殺價競爭,造成利潤逐年下降,而應收帳款公司一與銀行合作,客戶又容易被銀行搶走。此外,各銀行在拓展應收帳款承購業務時,人才不足、挖角動作不斷,粗估目前各銀行承作應收帳款業務的部門,幾乎都有來自迪和的員工。
按照辜仲立的算盤,若以淨值兩倍出售,以迪和○六年底淨值三.二三億元來算,等於希望賣到六到七億元之譜。如今,實際的成交價,據了解,落在四到七億元之間,辜仲立也算等到當初預期的成交價。
迪和雖然算是順利出嫁,但辜仲立心中念茲在茲的還是中租迪和海外上市進度。去年九月,中租迪和就向經濟部投審會申請海外上市,但幾個月過去,案子一直躺在投審會,令辜仲立「有苦難言」。如今迪和賣得漂亮,大大充實了辜仲立的荷包,也讓他有本錢安心「等待」投審會通過上市案。
有趣的是,倘若市場第一大的迪和願意賣,公司又賺錢,市場肯定有不少買家,為何是匯豐銀行雀屏中選?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台商業務負責人鄭克家的解釋是,過去豐銀行就是中租迪和的合作夥伴,原本雙方是討論加強業務合作的事宜,談到後來變成購買迪和應收帳款公司。
不過,金融界人士認為,辜家近年來「禍事」不少,金融界人士則認為,中信金幾次透露有意與外資策略聯盟,未來辜家事業重心移往海外的可能性大增,因此,匯豐會不會是辜家最佳的策略聯盟對象?這樁交易是否為雙方延伸出未來合作空間的起點?值得密切觀察。
迪和應收公司
董事長:簡茂男
總經理:陳鳳龍
資本額:2.66億元
總資產:32.64億元(2005年底)
淨值:3.23億元
營收:1.93億元(2005年底)
稅後純益:4073萬元(2005年底)
每股淨值:12.16元
新聞辭典
應收帳款承購業務(factoring)
通常台灣出口商將貨物銷往國外後,國外進口商就應將貨款給付予台灣的出口商,不過,若交易雙方所談妥的付款方式不是即期付款時,台灣出口商就可向銀行申請無追索權出口單據買斷。
簡單的說,出口商於出貨後,將收款的權利轉讓給銀行。當進口商因信用狀況無法付款時,銀行收不到款項時,也會代替進口商給付貨款,且不會回頭向出口商求償;對業者來說,可以規避信用、外匯、政治等風險,更能提高資金週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