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ING安泰人壽台灣第三代總經理,又是ING全球最有人緣的華人主管,陳丕耀的溝通能力堪稱一流,說話速度慢條斯理的他,如何用溝通讓原本業績節節滑落的ING安泰,重振雄風……
兩千萬音響──激勵三百位業務員向上提升
「你們想要有這樣的生活水準嗎?」陳丕耀對著三百位著迷於這台擁有六呎高音箱的高級音響的業務員說,「你們的業績不在於我滿不滿意,而是在於你自己,是不是想要追求更好,是不是要更要求自己一點?」陳丕耀以這台兩千萬音響勉勵了所有的業務同仁。
今年元月一日,陳丕耀受命接掌台灣ING安泰人壽,雖然曾任荷蘭ING總部幕僚長,不僅沒有從總部帶來任何一位外籍主管,還將原來ING與安泰人壽合併後,從總部派來的外籍主管給「嚇跑」,包括財務長兼首席精算師韋大衛(David Wapple),在七月底跳槽到加拿大宏利人壽位在香港的亞洲總部;行銷本部資深副總伍德利(Lee Wood),也將在八月底赴AIG香港總部任職。
「在ING集團,英文好是必要的,但派駐當地就要了解當地政府用的語言,若整本財務報告全部都是要翻譯成中文再交給主管機關,底下的員工不流失也難。」陳丕耀曾經對韋大衛說,「語言是很重要的工具,溝通與每一天工作所必備的,來到台灣,你要培訓當地的人,在兩年內可以接下你的工作。」做為一位瑞士級香港人,陳丕耀就是這麼要求「在地化」。
ING與安泰人壽合併成ING安泰人壽三年來,共省下一千萬歐元,約台幣四億三千萬元,整合成效卓著,但卻也造成業務人員大量流失,從五年前的二.五萬人減至目前的一萬人,不少資深業務主管因為從美商變為荷商之後,文化適應不良而選擇離開,年輕的業務人員則因為公司新產品推出速度放慢,業績考核標準未因市場環境變差而壓低,不是被考核掉,就是跳槽到考核較鬆的同業。
上任七個月──與三分之一處經理當面溝通
在這種情況下,溝通成了陳丕耀進ING安泰的重要工作,「了解不同的業務,讓每一個部門能夠發揮功能,一家公司內部才會有本位主義。」這是他的信念。因此,善於溝通的他不但在全球ING內部高層關係一流,更是一個勤於溝通的總經理。
上任以來,已經與超過三分之一的通訊處經理(AMG)面對面溝通過。為了充分掌握第一線戰將的需求,陳丕耀說,只要AMG願意,他希望能與三百多位處經理一一溝通。
不僅與處經理溝通,陳丕耀的電子郵件信箱還對所有同仁開放。只要是屬下發出的電子郵件,不論是抱怨信、或是嗆聲的批評,陳丕耀幾乎都會親自回應。一位安泰的處經理透露,有位業務員用電子郵件針對公司的一些制度提出批評,結果,P.Y.(陳丕耀的英文名字縮寫)竟然親自致電詢問,讓這位同仁嚇了一大跳。一位帶領上萬業務人員的總經理能有如此柔軟的身段,別說在保險業界,在其他金融證券服務業恐怕都屬少見。
一天七八通──不介意業務員打他手機訴苦
不僅如此,在訪談的過程中,陳丕耀的手機突然響起,他客氣的告訴對方正在開會、不方便接電話,原來這是一位業務員透過管道取得總經理的手機號碼,於是每天打個七、八通,向陳丕耀訴苦、抱怨。儘管對方電話從早到晚不間斷,陳丕耀竟也不以為意,只是好奇到底是誰把他的電話洩露出去了!
總是用著輕輕慢慢的中文,一句一字講話的陳丕耀表示,「講、想(停)、講、想(停)」,是表達很重要的方式,眼光看著對方,「話多的不講,也不能講少。」這就是陳丕要溝通的原則。雖然常用電子郵件溝通,但他認為e-mail太隨性、太容易轉來轉去,會造成原意被曲解,「為什麼不拿起電話來溝通?」
「溝通是一門學問,沒有人與生俱來就會表達。」無論在瑞士再保集團或是荷蘭ING總部,陳丕耀總是能夠在優越的白人高階主管之中,獲得信任,原因是他的溝通能力,他主動幫全球主管解決策略上的問題,在總部開會,他了解自己在這群領袖中發言的位置,如何精準、有邏輯的表達意見,而不是在這群高薪的領袖人面前提「我覺得」三個字的「高見」。
正因為如此,陳丕耀成為ING全球最有人緣的華人總經理,只要他一通電話,ING在美國分公司的總經理就馬上安排台灣ING主管到美國做作業交流;比利時ING的資訊主管,一口答應把科技資訊系統與他分享,只要他願意,他馬上可以把全球的資源整合到台灣來。
陳丕耀也懂得將這種溝通的藝術跟台灣的主管分享。日前,總公司全球精英培訓課程中,有一門溝通課,派了一位外籍專家到台灣幫陳丕耀一人上課,他聽了之後,馬上要求ING安泰的一級主管一起聽講,「這個課程像人生的遭遇一樣,沒有遇到就沒有機會接受。」
陳丕耀「下鄉」拜訪,選擇的通訊處不是業績最好的,而是到表現不怎麼優異的通訊處,原因是,「表現最好同仁是要表揚,但若能幫忙周遭不怎麼成功的同仁,鼓勵他們成長,他們將永遠都會感謝你。」這也是陳丕耀不斷告訴處經理的話。
七個月下來,陳丕耀讓業績節節滑落的ING安泰人壽,開始得以回升,截至六月底止,新契約保單成長一四.六三%,單單五月就成長一三○%以上,陳丕耀用溝通激勵每一位業務員增加生產力。
「第一個競賽,是因為我剛來,同仁給我面子;第二個競賽,是同仁給我信心;第三個競賽,則是同仁要秀出他們實力的時刻。」來台就有面對業務員業績競賽的陳丕耀,也正不斷的尋求更靈活更具競爭力的商品交易平台,要為業務員帶來更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