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等嗎?在等什麼?斯斯有兩種,等待也有兩種:一個是等答案,等關鍵的消息出籠;另一個是磨耐心的等,依據決策,等待適當的時機化為行動。
投資的路上,你是不是也常在等待?上個月等聯軍攻打伊拉克的進度;上周等美國的超級財報週公佈結果;這個禮拜等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的發展;接下來還有年報,年報結束後,又有報稅……。如果心中沒有定見,就一直等吧,因為永遠有不確定的因素需要被澄清。
就以所謂的超級財報周來說吧,這是美國的上市公司每三個月要依法公布財報的既定行程。當很多熟悉的公司要一起發表時,就被冠上這個名目。是不是公布完就可以知道未來的景氣動態?當然不是!除了還要繼續注意其他重要公司的公告外,各大券商對這些公布數字的評論,也是很重要的訊息。
弄完這些個股的消息後,還有研究機構會提出產業趨勢的看法。同時之間,總體經濟的數字也不斷被釋放出來。好像沒多久,下一季的數字又來了。等完這個數字,明天又有新的數字,沒有結束的一天。就好像「等待果陀」一般,戲中大家都在等果陀,果陀是誰竟然被忘掉了,他會不會來更加沒人注意,只要等就好了。
過去十年,法人參與台灣股市的比重提高,讓所有的投資人也跟著學會注意這些訊息,結果是噪音多過一切,投資的品質並未隨資訊量的增加而提升。這一周過去了,看到花旗、英特爾的獲利都比預期好,他們的股價漲了,可是看到消息再去買股票的人賺到錢了嗎?
巴菲特與彼得林區這兩位投資大師,都曾經以開車比喻投資:不能看著照後鏡開車,也不能看著歷史作投資決策。等著期待中的事情發生、確定,那不是跟在照後鏡裏看風景一樣?
兩位大師都在尋找趨勢的開始,巴菲特的說法是,股票是普遍便宜還是普遍偏貴?彼得林區在八○年代初期,利率由高轉低之際跳入區域型信用合作社。這些決策,都不是盯著月報表來的。
現在什麼是可以確定的?有兩件事:一個是景氣確定復甦,差異只是成長多少而已;一個是利率在歷史的低點,不確定的只是下半年、或明年年初調整而已。如果今年的經濟回到正成長,現在就可以斷定,今年年線會收紅。第一季的四千兩百點,就是今年的低點,所以萬一跌到四千三、四千四,應該買股票,而不是依技術操作調節持股。
利率偏低,就算再降,對借貸雙方的邊際效益都已經喪失了。萬一利率走勢反轉,對投資人的傷害,遠大於利率再降到零的效果。投資性的熱錢,已經開始股市裏尋找出路。
所以,我不等消息,在美伊開打前就選擇站在多方,我只等設定的價位出現來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