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是台灣的一面鏡子。」但「荷蘭能,台灣為什麼不能?」五百年前,荷蘭曾經遠渡重洋占領台灣。 現在,荷蘭人換個方式,以 ING 集團、荷銀集團等國際級的金控公司「入侵」台灣。相對於台灣,除了高科技公司以外,金融業卻還跨不出台灣海峽。只在島內廝殺激烈的十多家金控公司,何時才能從荷蘭金控公司身上學到:「踏出台灣,才是放眼世界的契機。」
「 ING HOUSE 建築設計很特別,建築物底下架高的腳是提醒員工, 在荷蘭這個低地國中, 是隨時都要居安思危,同時,醒目的造型也凸顯 ING 集團要成為荷蘭地標的企圖心。 」台灣 ING 安泰人壽顧問徐一鳴,開幕隔天帶著台灣參訪團到荷蘭拜訪,他看到 ING HOUSE 後,有了這樣的感想。
是玻璃屋也是銅臭鞋 廣告效果奇佳
這幢鄰近阿姆斯特丹機場、高速公路旁,外牆全部由玻璃所搭建的建築物,約有十層樓高,樓板總面積約為六○五○坪,並由員工命名為「 ING HOUSE 」。 這幢特殊的建築物在阿姆斯特丹引起了熱烈的討論,有人稱它「玻璃屋」,也有人叫它「銅臭鞋」,又有人譏笑它像是不流利的「冰刀鞋」,甚至像是吸錢的小「吸塵賊」。
對於外界替這幢建築物所取的各種綽號,ING 全球企業溝通部門主管 Hugo Smid說,「我們的目的達到了,這就是免費的廣告。」
有趣的是,ING 新總部背對著它的勁敵︱︱荷蘭銀行( ABN-AMRO )總部。去年, 台灣 ING 安泰人壽總裁潘燊昌到荷蘭開會時,將中國「風水」的觀念告訴荷蘭人, 而 ING 不願將「錢」從建築物前面的「嘴巴」流向後面的荷蘭銀行總部, 採納了潘燊昌的風水建議,因此, ING 還特地在面向荷銀總部的背面擺了一座 ING 的標誌︱︱大獅子,用這隻「百獸之王」來避掉風水上的困擾。
荷蘭,是歐洲最接近世界的窗口,連打掃清潔的婦人都會說四種以上的語文,國際化程度之高,也造就了荷蘭有許多世界級的大公司,包括知名的啤酒品牌海尼根、電器大廠飛利浦等,其中,金控公司最著名的就是 ING 及荷蘭銀行, 雖然ING 以壽險見長,荷銀以銀行業務領先,但這兩家金控卻視彼此為全世界金融事業的勁敵。
在荷蘭, 隨處可見綠橘相間的荷蘭銀行標誌,也有不少 ING 橘色獅子的提款機, 荷銀是荷蘭最大的銀行,而 ING 則是荷蘭境內最大的壽險公司,這兩家世界級的金控公司不斷在國內及全球透過購併的方式來壯大自己,成為國際級的金控公司。
ING 集團後來居上 荷銀買光華掀起風潮
尤其是 ING,在短短的十年內成長快速,今年不僅成為《富比世》( Forbes )雜誌前五百大企業的第十名, 也是《財星》( Fortune )全球排名第二十大國際企業,這些都要歸功於 ING 在全球大規模購併的策略成功, 其中,又以一九九五年,以一元鎊收購岌岌可危的霸菱集團,讓世界正視了 ING 這個名字。
身為競爭者,荷蘭銀行也不甘示弱,荷蘭銀行是由荷蘭四家銀行不斷合併而成的,並在九○年由 ABN 與 AMRO 合併後, 成為現今的 ABN-AMRO 銀行,成為《財星》雜誌中第九十大企業,ING 與荷銀在世界金融體系的地位,日益重要。
這兩家金控的戰火從荷蘭延燒到台灣。早在一八二六年就來到亞洲的荷蘭銀行,在台灣也有三十年的歷史,並且積極在台灣布局,在八八年購併美國大陸銀行,並在九七年底,開始在台灣擴展消費金融業務,九九年又購併了美國銀行在台灣的消費金融業務,二○○○年又買下了光華投信,成為第一家以收購方式跨入台灣投信的外資,掀起外資收購台灣投信的風潮。
比荷銀晚十七年來台灣的 ING 集團, 八九年在台灣成立喬治亞人壽分支機構,並在九八年與彰化銀行合組彰銀喬治亞投信,二○○○年時,ING 看了亞太地區的發展重點, 因此, 收購在台灣及亞洲發展快速的美國安泰人壽,大幅擴展了ING 在美洲及亞太地區的營運, 並讓 ING 躍升為台灣最大的外商保險公司,在台灣的營運規模大大超過荷蘭銀行。
兩家都重用台灣人 放眼大陸市場
ING 在台灣的業務, 主要還是堅守其在壽險的本業,除了擁有 ING 安泰人壽外,還有 ING 彰銀投信、ING 投顧,以及霸菱投顧等; 而荷蘭銀行則還是以銀行為主,其他還包括荷銀光華投信、投顧等,兩家除了在投信有競爭外,幾乎在各自領域發展。事實上,這些來自荷蘭的國際級金融控股公司,跟其他外資一樣,都是以台灣為跳板,準備隨時進軍中國大陸。
荷蘭是一個對外來文化接受度極高的民族,對於接手下來的企業也一向不吝嗇交給當地人管理, 像 ING 安泰人壽去年將總經理的位子從來自香港的潘燊昌手中,交接給台灣壽險公司出身的石寶忠,潘燊昌則升為亞太地區執行委員會董事,主管大中華區;而荷蘭銀行也在去年三月,將台灣區總經理的位子從外國人交給台灣出生的經天瑞,並任命他為大中華區資本市場負責人,愈來愈倚重台灣人。
不僅如此, 財力雄厚的 ING 還打算「深耕」台灣,不僅有意參與新光人壽敦南大樓的標售,還打算在台北信義計畫區買地蓋自己的大樓, 以 ING 在荷蘭對建築物特色的重視,未來勢必會對台北市的大樓注入新觀點。
有人說,「荷蘭是台灣的一面鏡子。」荷蘭跟台灣的總面積差不多,荷蘭人口為一千五百多萬人,台灣則有二千二百多萬人,但是,荷蘭每人平均國內生產毛額( GDP )為二萬三千四百多美元,台灣為一萬三千六百多美元, 比台灣高七成。
「荷蘭能,台灣為什麼不能?」五百年前,荷蘭曾經遠渡重洋占領台灣,現在,荷蘭人換個方式,以其國際級的金控公司來「入侵」台灣,並將觸角深入中國大陸;相對於台灣,除了高科技公司以外,金融業卻還跨不出台灣海峽。只在島內廝殺激烈的十多家台灣金控公司,何時才能從荷蘭金控公司身上學到:「踏出台灣,才是放眼世界契機。」